文章信息
- 胡会军, 张秀芝, 李强, 高巍, 何宇, 彭畅, 朱平
- HU Hui-jun, ZHANG Xiu-zhi, LI Qiang, GAO Wei, HE Yu, PENG Chang, Zhu Ping
- 吉林省主要覆膜作物地膜残留情况调查
- Mulch Plastic Film Residu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in Crops in Jilin Province,China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30(6): 50-52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31(6): 513-520
- http://dx.doi.org/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07-11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2.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33, China
地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物资,具有提温保墒、节 水增效的重要作用。地膜给我国干旱、半干旱农区的 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和契机。随着地膜应用规模 的逐年扩大,全国地膜使用量从1991 年的31.9 万t 增加到2009 年的112.8 万t,18 年增长3.5 倍,年增 长率平均约为14.1%[1]。吉林省从20 世纪80 年代初 开始应用地膜,主要用在经济作物、附加值较高及增 值空间较大的作物上。1987年开始在全省大面积推广, 总面积达到5.47 万hm2[2],至2009 年全省覆膜面积达 13.08 万hm2。农膜使用量也大幅度上升,统计表明, 使用量从1991 年的4 616 t增加到2009 年的18 530 t[1],增加了4 倍。随着用量的逐年递增和使用强度的 加大,残膜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地膜经济发展的瓶 颈,也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采样,对吉林省主要 覆膜作物及典型覆膜农区进行了踏查和走访,对吉林 省梨树、扶余、乾安3 个县(市)共计11 点、3 类种植 模式进行采样分析,初步掌握了地膜的使用和残留情况,摸清了影响地膜残留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规律,为 吉林省下一步开展农业的清洁生产和减缓防控白色 污染措施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第一手的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与采样点选择
综合考虑农膜污染的发生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 (如地形、气候、土壤、作物种类与布局、种植制度、耕 作方式、灌排方式等),在全省布置11 个地膜残留试 验点,选择了3类覆膜种植模式,见表 1。
在选定的采样点中,采样面积2 m2、深20 cm,边 挖边清捡残留地膜,并将清捡出的残膜经超声波洗 净,晾干称重,折算出公顷地膜残留量。 1.3 调查信息与填报
田间调查:详细调查、记载监测田块的种植制度、 覆膜年限、覆膜方式、覆膜比例、揭膜时间、地膜回收 方式、距离村庄远近等信息。
地膜残留系数(%)=
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扶余县花生连作地膜残留情况
在扶余县选择4 个不同覆膜年限的花生地块进 行调查,覆膜量为105 kg·hm-2·a-1。从地膜残留情况来看(图 1),残膜量与覆膜年限呈正相关,覆膜时间 越长,土壤中的残膜量越高。覆膜3、5、7 年和10年的 花生地块地膜残留量分别为1.84、5.83、8.72 kg·hm-2 和15.95 kg·hm-2,平均残留量为0.61~1.59 kg·hm-2·a-1, 残留率分别为0.6%、1.1%、1.2%和1.5%。相对覆膜3 年的地块,覆膜5、7 年和10年的地块地膜残留量分 别增加3.2、4.7、8.7 倍,没有超过GB/T 25413—2010 《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测室》中地膜污染的一级标 准,按污染一级标准折算(75 kg·hm-2),花生地的安全 覆膜年限为47~123 年。
![]() |
图 1 扶余县不同覆膜年限地膜残留量 |
在梨树县选择3 个不同覆膜年限的瓜菜地块进 行调查,覆膜5 年的地块年覆膜量为120 kg·hm-2,覆 膜10、13 年的地块年覆膜量均为150 kg·hm-2。从调 查结果来看(图 2),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地膜残留 量有所增加,但是残留量差异并不显著。覆膜5、10、 13 年地块的地膜残留量分别为24.14 、30.05 、28.39 kg·hm-2,残留率分别为4.02%、2.00%、1.46%,按污染 的一级标准来折算,在梨树地区瓜菜轮作模式下,覆 膜的安全年限为15~34 年。
![]() |
图 2 梨树县不同覆膜年限地膜残留量 |
在乾安县选择4 个不同覆膜年限的玉米地块进 行调查,覆膜4 年的地块年覆膜量为105 kg·hm-2,其余地块为90 kg·hm-2。结果显示(图 3),不同年限地膜 的残留量并无规律性。覆膜2、4、10年的地块,地膜的 残留量差异并不明显,残留量分别为26.93、29.36 、 28.35 kg·hm-2,但是覆膜13 年的地块地膜残留量为 78.54 kg·hm-2,显著高于前3 个覆膜年限的地块。这 与地膜回收工作的质量有关。回收地膜时用耙子搂的 越细致,地膜残留就越少,回收地膜工作不细致,地膜 残留就高。按污染的一级标准来折算,在乾安玉米连 作模式下,覆膜的安全年限为5~26 年。
![]() |
图 3 乾安县不同覆膜年限地膜残留量 |
覆膜时间的长短和农民回收地膜的习惯都影响 着地膜的残留量。覆膜时间越长,地膜残留量就可能 相对较高,这与李秋洪[3]的研究结论一致,而精耕细作 和地膜回收比较仔细及时,则地膜残留量较小[2, 4, 5]。地 膜残留量还与种植作物的种类有关。从本次地膜残留 调查结果来看,连续使用地膜10年后,残留量由多到 少依次为瓜菜模式30.05 kg·hm-2>玉米连作28.35 kg·hm-2>花生连作15.95 kg·hm-2。
地膜残留量与地膜累计使用量的相关性分析结 果(图 4)显示,回收地膜,地膜残留量与地膜累计使 用量无明显相关关系(r=0.366 5),与蔡金洲等[6]的研 究结果一致。
![]() |
图 4 地膜残留量与地膜累计使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
土壤中地膜的残留量与产量有显著的负相关[7, 8], 根据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一级标准(≤75 kg·hm-2)来 考量污染现状,在本次调查结果中乾安县覆膜13 年 的地膜残留量超过此标准,这说明目前吉林省地膜残 留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随用膜时间的延长已经开始逐年显现,按此标准推算,吉林省使用地膜的安全期 限在地块尺度上来看为5~123 年,变异较大,与1991 年吉林省的调研资料相比[2],残留量已经明显增加。从 全省平均水平来看,覆膜量按75~150 kg·hm-2、年残 留率按1.2%~4.02%计,估算吉林省安全使用地膜的 年限约为12~83 年。 4 结论
从本次地膜残留调查结果来看,连续使用地膜10 年后,残留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瓜菜模式30.05 kg·hm-2> 玉米连作28.35 kg·hm-2>花生连作15.95 kg·hm-2。
在地膜回收的农田,地膜残留量与地膜累计使用 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1] | 吉林省统计年鉴[M].2010 |
[2] | 张树人,赵兰珍.吉林省地膜应用与残留污染情况的调查[J] 吉林农业科学,1991(2):79-83 |
[3] | 李秋洪.论农田“白色污染” 的防治技术[J] 农业环境与发展,1997(2):17-19 |
[4] | 严昌荣,王序俭,何文清.石河子地区棉田土壤中地膜残留研究[J].生态学报,2008,28 (7):3471-3474 |
[5] | 马 辉,梅旭荣,严昌荣,等.华北典型农区棉田土壤中地膜残留特点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 (2):570-573 |
[6] | 蔡金洲,张富林,范先鹏,等.南方平原区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分析[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5):23-30. |
[7] | 张保民,王兰芝,潘同霞,等.残膜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J] 农业环境保护,1994,13(4):184,178 |
[8] | 王维岗,申玉熙.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J]. 新疆农业科技,200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