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潜力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Analysis of Renewable Energy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Path in Rural Areas: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
投稿时间:2024-04-23  修订日期:2024-06-19
DOI:
中文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丰裕度  能源自给率  农村低碳发展  广东省
英文关键词: Abundance of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self-sufficiency rat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Guangdong Province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作者单位邮编
肖子毅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510000
成贝贝*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510000
刘晓俞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任松彦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陶海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摘要点击次数: 870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实现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研究以广东省为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预测的综合评价模型,首次对21个地市农村地区进行可再生能源丰裕度和自给率分析,以期为广东省农村地区低碳发展的规划提供科学支撑。全省农村地区生物质可发电41540 GWh,太阳能可发电37225 GWh,并且具有明显地理分布特性,其中肇庆市、清远市等市组成的板块在生物质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均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结合能源消费量中长期情景预测,基准情景下广东省农村地区能源消费于2031年达到峰值,为3921.12万tce。揭阳市、肇庆市和韶关市的能源自给率均超过100%,未来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自给自足,而珠三角农村地区的能源自给率较低(均低于35%),对外依赖性较大。综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根据各地区资源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应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地区生物质和太阳能发电规划,以及节能降碳措施,以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进程。
英文摘要:
      本文了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考虑当地生物质和太阳能资源储量,耦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适用于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终端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预测的综合评价模型。 以广东省为例,具体细化至广东省的21个地级市,分析了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潜力,对能源消费量进行中长期情景预测,评估各地级市的可再生能源丰裕度和能源自给率。
HTML   View Fulltext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