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时空差异分析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of Sustainable Intensity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Based on Energy Analysis
投稿时间:2024-11-18  修订日期:2025-04-07
DOI:
中文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可持续集约化  能值分析  时空差异  长江经济带
英文关键词: Land use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Energy analysi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Yangtze River basin
基金项目:耕地利用生态集约化的影响机理与调控政策研究
作者单位邮编
刘桂英* 江西农业大学 330045
摘要点击次数: 122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为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本文利用能值核算法分析了2001~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流,测算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11个省市的SICLU水平。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耕地总投入呈下降趋势,总产出呈上升趋势,且投入/产出结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利用过程中表土净损失是耕地系统恢复力的1.75倍,这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长江经济带耕地可再生有机能投入呈“中游>上游>下游”的特征,不可再生工业辅助能呈“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可再生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均呈“上游>中游>下游”的特征,废弃物排放呈“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②长江经济带能值生产率、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和经济效率四个指标均自西向东呈“低、中、高”三级阶梯状分布,上游最低、中游居中、下游最高。③长江经济带SICLU指数由2001年的260.21上升到2021年的341.87,自西向东呈“高、中、低”三级阶梯式分布,上游最高,中游居中,下游最低。自然环境差异、水稻种植面积、社会经济的投入是SICLU指数时空格局分异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长江经济带探索适度规模的粮食和当地特色的高值多功能农业,为耕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英文摘要:
      运用能值核算法,将能值流与货币流统一起来,对长江经济带耕地系统各项实物投入、自然投入和产出效益统一转换成同一标准的能值进行定量化研究,整合并量化省域耕地投入/产出指标来评价长江经济带的SICLU。由于采用统一的能值标准,使耕地利用各项指标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等具有可加性和可比性,为定量研究耕地利用开拓一条新思路。
HTML   View Fulltext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