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类期刊并大力提高其影响力的
倡议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专家们,您们好!
近几年,我国水、土、气污染及农产品安全问题事故频出,无疑推动了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发展。其标志之一是,我国学者在 SCI 环境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逐年递增。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此期间,我国自己的环境类SCI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有限,影响因子多年来进步很小,据2012年数据,SCI收录的我国环境类期刊中,仅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dosphere、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等几种刊物。我国农业环境学科的快速进步和我国本行业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滞步不前形成了巨大反差,这是十分发人深省的。我们认为,作为农业环境学科研究的工作者,都有责任为改变这种不协调的状况尽一份力量。
事实上,国内同行期刊近年来已有很大进步。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为例,学报刊登的论文都是通过两位及两位以上同行专家评审的,期刊的发文质量提高。许多知名专家都有很好的综述和论文发表。刊物的印刷版和电子版的质量、网站的内容和便捷程度已逐渐与国际接轨。因此,我们现在提出大力关注国内同行期刊并提高其影响力,是有基础的,也是可行的。
吸收优秀稿源、发表一流水平的研究论文是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根本,也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但是仅我们编辑部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因为即使有了好文章,如果大家不去引用,期刊影响力落后的状况仍难改观。让我们看一下期刊信息部门的统计数据:2010年,国内知名学者的论文约83%发表于国外期刊,17%发表于国内期刊,且这种发表外文的比例还有可能增长。这组数据突显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如果我们在投稿时(无论是向国内或国外期刊投稿)都能关注国内期刊,并引用一篇国内期刊的文章(“一文一引”),这将会给国内期刊的影响力带来怎样的变化?因此,只要我们大家能够对国内同行期刊多一些关注,改变引用习惯,快速提升我国同行期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提高中文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相关领域科学家的影响力,促进国内本科学专家与国际同行接轨,使期刊的发展与学科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是完全可能的。
这事看似简单,但做起来不顺畅。这里的关键是,我们首先要改变轻视和自我矮化国内期刊的习惯思维。长期以来,很多同行都很少关注国内期刊,在国外发表论文时极少引用国内期刊文章,即使在国内的期刊上发表也是这样。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为例,现在投来的论文,作者都是大量引用国外的文献,有的论文一篇中文文献都不引用,同时我们也查看了同行期刊,均存在这种情况。另一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国内期刊的很多论文为‘零引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012年间刊登的论文,共1683篇,其中有182篇文献是“零引用”,约11%,即文章发表后作者自己也不加引用。因此如果大家不能走出这一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误区,提升我国同行期刊的影响力是无法实现的,最终也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环境学科的发展。
据此,我们在这里向本学科的专家们郑重建议:让我们共同关注国内期刊的发展,发表论文时做到“一文一引”,特别是注意引用近期发表的论文。当然,这里“一文一引”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不是说没有合适的文章也一定要引用,更不是讲一文只能引用一篇。“一文一引”在具体操作上也是方便的,因为我们已有多种国内科技期刊的数据库可用。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切实关注,身体力行,我国农业环境学科期刊的影响力会迅速提升,并最终成为推动我国本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
备注:现在国内几大检索系统都在走国际化推广的道路,比如CNKI每年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与Elsevier合作,所有收录期刊的论文都能在Elsevier平台上检索。以上这些措施都是要遴选出国际影响力较强的学术期刊加以宣传和鼓励,增加期刊和作者“走出去”的信心,尽量把国内优秀的论文推荐到国际检索的平台上,引起国际同行关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
2014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