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南方水网区稻田面源污染物排放规律与农沟排水调蓄研究
Study on the discharge law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in paddy fields and the regulation and storage of agricultural ditch drainage in the water network area of southern China
投稿时间:2025-02-26  修订日期:2025-06-19
DOI:
中文关键词: 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稻田,排水沟,去除率
英文关键词: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Drainage channels, Removal rate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邮编
黄昕然 河海大学 213251
黄增健 河海大学 
李江* 河海大学 211100
缴锡云 河海大学 
郭维华 河海大学 
顾哲 河海大学 
刘凯华 河海大学 
摘要点击次数: 44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为探究南方水网区稻田面源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特征,本研究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太湖湾耕读基地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原位监测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对水稻全生育期内田沟水深、化学需氧量(COD)动态变化及其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沟道排水调蓄过程中COD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是面源污染排放的关键时期,此时稻田排水量和COD排放量显著增加;施肥是稻田和沟道水体COD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而降雨、灌溉、排水的交替作用使得全生育期内COD浓度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将稻田排水调蓄在沟道内并进行一段时间的消解,可有效削减稻田排水中14.5~27.0%的COD负荷。上述结果为南方稻作区稻田、沟道的污染物减排与水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英文摘要:
      通过在太湖流域2年田间原位试验,跟踪采集了水稻全生育周期内稻田及沟道水体,对水深及水体COD浓度数据进行了收集分析,研究了其整体变化规律,并计算稻田、沟道全生育期内COD排放情况,探究沟道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去除效果,从而为南方稻作区稻田、沟道的污染物减排与水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HTML    View Fulltext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