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肥料协同旱稻种植的赤泥矿泥土壤化生态重塑研究 |
Ecological remodeling of red mud and mineral mud soil chemistry based on fertilizer synergistic upland rice cultivation |
投稿时间:2025-02-11 修订日期:2025-04-16 |
DOI: |
中文关键词: 赤泥 矿泥 肥料 土壤化处置 土壤微生态重塑 旱稻 |
英文关键词: red mud mineral mud fertilizers soil chemical disposal soil microbial remodeling upland rice |
基金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2020AB19012);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GXZZ202210) |
|
摘要点击次数: 13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为探究肥料协同旱稻种植对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的土壤重构与生态重塑,在大田设置4种不同施肥量的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进行旱稻种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旱稻农艺性状与正常大田相近,平均亩产达552.18 kg;肥料-旱稻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土壤平均含盐量降低861.62 μS/cm,孔隙度提升8.88%,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养分含量分别提升48.9%、71.2%、6.13%,达到农耕的适宜水平;土壤pH、EC、有机质及铵态氮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根际代谢物有显著影响,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其中施用复合肥40 kg/亩+生物有机肥100 kg/亩的MR2处理土壤的旱稻农艺性状最好,大粒径(>2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且稳定性(GMD、MWD)较好,土壤中华单细胞菌属、诺尔氏菌属等相对丰度占比较大,其分泌的植物激素、有机酸、和萜类物质的高表达量,对赤泥矿泥土壤演化、微生态重构及作物生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
英文摘要: |
(1)开展赤泥-矿泥土壤化矿坑原位生态复垦研究,未局限于单一方法对赤泥改良,而是把无机矿物材料、有机物添加、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四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赤矿泥土壤处置改良研究,进行了更有效的土壤化调控来实现赤矿泥土壤的改良,加快赤矿泥土壤化进程,探究赤泥土壤化过程的影响因素,为赤泥、矿泥规模化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2)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赤矿泥土壤化研究的基础上,减小赤泥投加用量,由投加20%控碱赤泥改为5%未控碱赤泥,去除0.5m的覆土耕作层,探寻最优肥料混施比例,更加有效地调控赤矿泥处置土壤的盐碱度,提高土壤的生态环境和生产力,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检验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工程应用示范过程中复垦植物的生理生化性状、成土理化性质与成土微生物系统构建,评估土壤化处置成土的土壤重构与土壤微生态系统重塑的工程技术应用效果,农业复垦种植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
HTML
View Fulltext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