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Effects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iochar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stability
投稿时间:2025-01-25  修订日期:2025-03-10
DOI:
中文关键词: 生物炭  丛枝菌根真菌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铁结合态有机碳  稻田土壤
英文关键词: Biocha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Mineral bound organic carbon  Fe bound organic carbon  Iron oxides  Paddy wetland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3_3346);2022姑苏乡土人才项目(苏市农人[2023]4号);苏州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社会发展)项目(2023SS06)
作者单位邮编
韩爽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15009
梁媛*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15009
张德善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焱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点击次数: 43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农业土壤固碳对增加生态碳汇具有巨大潜力,本文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究干湿交替条件下空白处理(CK)、单独添加生物炭(GBC)、单独接种AMF(GAMF)和二者联用(GBA)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组分、稳定性及铁碳结合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GBA处理显著提高了S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和铁结合有机碳(Fe-OC)。与CK相比,GBA使SOC提高了504.23%,MAOC提高了1306.80%。GBA的POC/SOC较CK显著降低了87.10%,但MAOC/SOC较CK提高了134.56%,达到92.17%,说明二者联用促进了POC向稳定的MAOC的转化。通过FTIR分析发现,GBA的芳香类碳较CK提高了30.57%。GBA的Fe-OC较CK提高了1397.51%,且OC/Fe摩尔比(2.72)表明主要通过吸附和共沉淀机制协同促进了Fe-OC产生。XPS结果进一步揭示,GBA中Fe3+占比最高(29.61%),其高电荷密度强化矿物和有机碳络合,提高土壤碳稳定性。相关分析显示,AMF侵染率与MAOC和Fe-OC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 < 0.05),生物炭添加提高了AMF的侵染率,二者协同促进碳铁结合。因此,生物炭与AMF联用显著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稳定性,为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封存提供了高效技术策略。
英文摘要:
      (1)系统评估了生物炭与AMF联用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2)通过研究颗粒态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和铁结合有机碳(Fe-OC),结合FTIR光谱分析,揭示生物炭与AMF联用后土壤稳定碳的形成机制。
HTML    View Fulltext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