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齐雁冰,常庆瑞,田康,刘梦云,刘京,陈涛.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56-6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
Inorganic Phosphorus Fractions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DOI:10.11654/jaes.2013.01.009
中文关键词: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无机磷形态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516,30872073)
作者单位
齐雁冰,常庆瑞,田康,刘梦云,刘京,陈涛  
摘要点击次数: 2593
全文下载次数: 2609
中文摘要: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宁夏海原县南华山为研究区域,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对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灌木、草地、乔木、乔灌混交)下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草地外的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农田,其中乔木林地和乔灌混交林地高于灌木和草地,土壤pH、全钾和全磷在不同恢复模式下无明显差异。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总无机磷含量在225.19~322.75mg·kg-1之间,占全磷的比例在36.18%~72.39%之间,其中以Ca10-P含量最高,其他形态含量顺序为Ca8-P>Fe-P>Al-P>Ca2-P>O-P。4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无机磷总量、占全磷的比例及Ca10-P均高于农田,Ca8-P、Al-P和Fe-P则低于农田;灌木和草地无机磷总量和占全磷比例高于乔木林地和乔灌混交林地。对各无机磷形态与速效磷相关性分析表明,Ca2-P、Ca8-P、Al-P、Fe-P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无机磷形态的生物有效性顺序为Al-P>Ca8-P>Fe-P>Ca2-P。因此,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和无机磷分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植被恢复应以草地和低矮灌丛作为先锋植被,后以乔木代替灌草丛。
英文摘要: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