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12):. |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黄土台塬 土地利用方式 易氧化态碳 碳库管理指数 酶活性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
摘要点击次数: 2782 |
全文下载次数: 5012 |
中文摘要: |
以黄土台塬乔木、灌木、乔灌混交、草和农田为对象,进行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易氧化态碳、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林地和草地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分别提高了171%~218%、55%~71%,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提高了73%~116%、103%~163%和233%~330%,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降低了15%~21%(0~5 cm土层)。(2)草地和乔木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略高于其他;0~5 cm土层,草地和林地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高于耕地98%~211%、88%~117%;灌木林地脲酶活性分别高于耕地、天然草地69%和144%。(3)0~5、5~20 cm和20~40 cm土层,CPMI敏感系数为其他参数的1.29~14.58倍;各酶活性相比较,土壤脲酶活性能更好地体现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强弱和碳库活度,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可较好体现土壤有机碳总体水平和转化程度;4种酶活性与CPMI达显著以上正相关水平。因此,土壤CPMI可作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影响和碳固定的评价因子。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