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六六六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8):. |
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六六六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海南岛沿岸 牡蛎 六六六 时空变化 风险评价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
摘要点击次数: 2370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于2006—2011年间每年的3月份,在海南岛沿岸选取的4个重要港湾(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成体30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六六六(HCHs,包括 α-、β -、γ-、δ-HCH)含量。结果显示,2006—2011年近江牡蛎体中HCHs含量范围是未检出~1.16 ng·g-1,平均含量是0.15 ng·g-1,与1985年海南岛贝类体内的HCHs残留量相比,20多年间浓度降低至原来的1/45。在这6年中HCHs含量于2006—2008年先略微下降,之后小范围上下波动,但总体上呈平稳的趋势;样品中HCHs区域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通过对HCH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海南岛采样海域周围近年没有新的HCHs污染源输入。与世界其他海域贝类体内HCHs含量比较,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HCHs残留量较低,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通过计算安全消费量,认为海南岛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致癌风险和暴露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