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旱作区夏播单间作种植模式吸氮效果及后茬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4):. |
华北旱作区夏播单间作种植模式吸氮效果及后茬效应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单作 间作 吸氮量 硝态氮残留量 经济效益 后茬作物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
摘要点击次数: 2464 |
全文下载次数: 2261 |
中文摘要: |
为筛选能够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并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华北旱作区夏播种植模式,在河北省徐水县设置夏播作物的不同单间作模式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中,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总吸氮量最大,使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明显降低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土地当量比也大于1,且在提高后茬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作物吸氮量方面效果较好。与玉米单作比较,玉米大豆间作模式 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56.66 kg·hm-2,作物整体吸氮量提高6.17 kg·hm-2,经济效益增加2 054.62元·hm-2;后茬冬小麦的籽粒产量、秸秆产量、作物吸氮量分别提高了197、673 kg·hm-2和5.91 kg·hm-2。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