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0(1):. |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耕作 有机碳 密度分组 双季稻田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
摘要点击次数: 3348 |
全文下载次数: 2342 |
中文摘要: |
为深入了解耕作方式对土壤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以南方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CTS)、旋耕(RTS)和免耕(NTS)4种耕作处理对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土壤轻组组分(LF)和重组组分(HF)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轻组中有机碳含量介于191.21~251.54 gC·kg-1, fraction之间,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介于3.01~9.27 gC·kg-1之间,为土壤总有机碳(TOC)的11.84%~23.31%;耕作扰动导致土壤LF-OC的损失,而秸秆投入能够增加LF-OC;NTS处理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但不利于亚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RTS和CTS处理有利于有机碳增加,但LF-OC分解较快;CT处理则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流失。LF-OC与TOC变化相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4),且LF-OC对耕作措施的响应比TOC更为剧烈,可以作为指示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灵敏指标。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