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0(13):. |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环境因子 长江口 中华鲟保护区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
摘要点击次数: 1914 |
全文下载次数: 2244 |
中文摘要: |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中华鲟幼鱼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样品,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ABC曲线、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变化进行分析。底内动物ABC曲线2个年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W值在0.2~0.3之间,说明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内动物群落以较大型底栖动物为主,底上动物ABC曲线2个年度变化趋势亦一致,W值在-0.06~-0.02之间,说明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上动物群落以小型底栖动物为主,且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通过对潮下带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BIOENV分析表明,盐度对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上动物群落的分布起重要作用,其次为水温和pH值,与DO和水深的关系不大。底内动物的群落结构在夏季、秋季、冬季与盐度有较大的相关性。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