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变化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0(8):. |
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变化特征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碳通量 生长季 变化 涡度相关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
摘要点击次数: 2189 |
全文下载次数: 3291 |
中文摘要: |
植被和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以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探讨了2008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进程可以依据高峰出现的时间分为两种,一种具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另一种则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在正午前后出现碳释放现象。2008年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最大的CO2吸收速率为-0.4 mg·m-2·s-1。克氏针茅草原在4月和10月的NEE昼夜变化比较平缓,在5—9月日间CO2吸收量和夜间CO2排放量都开始增大,出现了明显的CO2日吸收峰值,但各月的日动态格局差异较大。2008年生长季中7—9月白天碳吸收活动最强,6—9月夜间CO2释放量较大。克氏针茅草原碳通量日累积量在2008年出现了3个明显的碳吸收峰;NEE的日最大累积吸收量和最大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38和1.47 g C·m-2·d-1,并且出现在植被生长最旺盛的7、8月份。研究表明,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