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附近农田土壤中铅 镉 铬 砷的分布特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0(8):. |
污染源附近农田土壤中铅 镉 铬 砷的分布特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植物修复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
摘要点击次数: 2670 |
全文下载次数: 2508 |
中文摘要: |
在对中国东北污染源附近农田土壤中铅、镉、铬和砷化学形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主要累积在农田表层0~20 cm的土壤中,表层土壤中有一种或两种重金属的总量分别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应的标准值。所研究土壤中,铅、铬和砷以残渣态为主,其中残渣态铅占52.9%~80.1%,铬占81.0%~90.5%,砷占42.1%~82.9%。镉以有机结合态占优势,相对含量为19.5%~57%。铅、镉、铬和砷可交换态的相对含量均较低(0.02%~3.67%)。3种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大小顺序均为镉>砷>铅>铬,迁移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镉≥砷>铅≥铬,镉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能力都是最大的,说明镉的生物有效性最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