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铅锌矿废水污染水稻土Cd的化学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0(2):.
铅锌矿废水污染水稻土Cd的化学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
  
DOI:
中文关键词: 铅锌矿    水稻土    Cd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生态风险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摘要点击次数: 2256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土壤中金属的各种化学形态监测对评价它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非常重要。对利用铅锌矿废水>50a而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稻土及水稻植株进行了采样、分析。用微波消解法消解土壤中总量Cd和植物中Cd含量,分别用DTPA溶液和模拟胃肠液(氨基乙酸经HCl酸化至pH1.5于37℃模拟的胃肠液环境)浸提土壤Cd的植物有效态和动物/人“吞食后生物有效态”(简称SBET态),用Tessier连续浸提法(略有修改)进行土壤Cd的形态分析。所有溶液中的Cd均用原子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Cd以残渣态存在,其占到总量的60%以上;土壤中Cd的植物有效性(DTPA提取量)明显比其动物有效性(SBET提取量)低,其仅相当于后者的13.8%,表明该地区土壤由于受到来自铅锌矿废水的Cd污染而对当地动物/人的潜在生态危害远远大于当地种植的水稻等农作物;Fe-Mn氧化物结合态Cd与土壤Cd的植物有效性(DTPA态)及动物/人“吞食后生物有效性”(即SBET态)相关性最好,有机结合态Cd次之。本研究可以为建立土壤Cd数据库提供基础信息,也可用于说明Cd的形态(分析)对矿区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的重要性。
英文摘要: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