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0(1):. |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旱地 栽培模式 冬小麦 籽粒产量 氮素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
摘要点击次数: 2318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土壤上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补灌、覆草、覆膜、垄沟5种栽培模式种植冬小麦,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累积、转运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能显著提高拔节期小麦分蘖数,促进小麦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的累积及其向穗部的转移,从而提高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同时,地膜覆盖也可以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促进生长后期茎叶氮素向穗部的转移,转移量占穗吸氮量增加值的86.3%。相反,常规、覆草、补灌和垄沟栽培模式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明显较低,生长后期穗部的干物质主要来源于抽穗后茎叶新形成的碳水化合物,茎叶氮素的转移对穗部氮素累积所起作用亦明显低于地膜覆盖模式。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