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何铁光, 秦芳, 苏利荣, 苏天明, 张野, 何永群, 胡钧铭, 李忠义, 韦彩会, 李婷婷
- HE Tie-guang, QIN Fang, SU Li-rong, SU Tian-ming, ZHANG Ye, HE Yong-qun, HU Jun-ming, LI Zhong-yi, WEI Cai-hui, LI Ting-ting
- 广西坡耕地主要经济作物施肥与养分径流流失初探
- Fertilization and Run-off Loss of Nutrient of Major Economic Crops in Sloping Farmland of Guangxi Province, China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 31(2): 169-174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31(6): 513-520
- http://dx.doi.org/10.13254/j.jare.2013.022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12-02
甘蔗是广西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广西主要的经济 支柱产业,而广西甘蔗地约70%分布在红壤类土壤上[1], 2008年种植面积达109万hm2,产量达8 215.6万t,均 居全国第一[2]。2005 年广西花生种植面积为24.37 万 hm2,产量为55.13万t[3];2013 年广西玉米种植面积为 53.86 万hm2,产量为209万t[4]。对于广西甘蔗、花生、 玉米3 种作物,是否需要每年施肥,施肥量为多少能 提高甘蔗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广西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及保护生态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过量使用 化肥,肥料中养分就随径流水流失,严重污染环境,特 别是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对生态环境产生 了很大的负面影响[5, 6, 7, 8]。湖泊、河流富营养化的氮磷养 分有50%~60%来源于农田径流水,农业非点源污染 成为当前水体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9]。减少肥料的投 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养分径流 流失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广西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降雨量约1 170 mm,雨季集中 在4—10 月,占79.30%,农作物种植在坡耕地,农民 每年施大量的化肥造成养分径流流失,导致环境污染 严重。王桂苓[10]和王静[11]研究了巢湖流域麦稻轮作下 农田养分径流流失。对广西经济作物在常规施肥条件 下,养分径流流失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武鸣坡耕地 种植甘蔗、玉米、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设常规施肥和 不施肥处理,探寻不同作物间养分径流流失及其经济 效益的差异、减少坡耕地养分径流流失的施肥模式和 施肥量,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武鸣县仙湖镇苏梁村甘蔗基地进行, 土壤类型为赤红土,为第四纪红土母质,具体位置 为N23°17.043′,E108°8.790′,高程109、坡度为8°的 坡耕地。前作为木薯套种花生。基础土壤理化性质: 全氮1.23 g·kg-1,全磷1.00 g·kg-1,全钾3.00 g·kg-1,碱 解氮133.04 mg·kg-1,速效磷30.58 mg·kg-1,速效钾 210.62 mg·kg-1,有机质41.41 g·kg-1,pH5.13。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径流小区设计
试验径流小区选择坡度都为8°,土壤质地一致, 每个径流小区的面积为30 m2,长5 m,宽6 m,长度与 等高线垂直,宽度与等高线平行,每个小区四周高出 地面15 cm,径流分流器和径流水接收桶统一安装在 径流小区的右下角。径流分流器由10 mm木板制作, 入口口径(宽度)为21 cm,其中入口1/3(7 cm)的径流 水流入径流水接收桶中(径流水接收桶是口径57.6 cm,底部直径38.0 cm,边长41.0 cm 带盖的塑料桶), 其余的径流水随排水沟流走,四周做好排水沟和保护 行。 1.2.2 试验处理方案
试验采用随机排列,设6 个处理,处理1:甘蔗对 照;处理2:玉米对照;处理3:花生对照;处理4:甘蔗 常规施肥;处理5:玉米常规施肥;处理6:花生常规施 肥。3 次重复,共18个径流小区。3种作物的对照即不 施任何肥料。各处理作物施肥及种植密度见表 1。
试验中花生、玉米、甘蔗品种分别为桂花771、正 大818、桂糖128,播种时间分别为2 月28 日、2 月28 日、3 月1 日。肥料分别为国外进口的三元复混肥 (15-15-15);钙镁磷肥:有效磷≥18%;尿素是含纯氮 46%的尿素。 1.3样品采集与分析 1.3.1 基础土壤
于2012 年2 月初取土壤,去除土壤表面杂草和 腐殖物,采集土壤耕作层0~20 cm 的土样,每个小区 按S 型采集5 个样品混匀后四分法分取0.5 kg 作为 一个土壤样品,土壤鲜样测水分,土壤自然风干,并按 要求研磨,保存在自封袋中。土壤干样分析全氮、全 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 项目。 全氮含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全磷含量采用钼锑 抗比色法,全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碱解氮含量采 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含量参照NY/T 148—1990 标 准,速效钾含量采用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有机质 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pH含量采用电位法。 1.3.2 径流水
一定强度一定时间的降雨产生径流水后,记录径 流水体积或测量径流水的深度,充分搅拌混匀采集水 样,盛放在聚乙烯瓶中,做好标记,保存在0 ℃冰箱 中,要求1 周内分析其养分如总氮、铵态氮、硝态氮、 总磷、总钾。水样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氧化紫 外分光光度法,铵态氮采用靛酚蓝比色法,硝态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总磷采用过硫酸钾消解氧 化钼锑抗比色法,总钾采用直接过滤-火焰光度计法。 1.3.3 氮(磷、钾)流失量和径流率的计算[10]:
地表径流途径流失的氮、磷数量等于整个监测周 期中(全年)各次径流水中污染物浓度与径流水体积 乘积之和。
每次降雨事件径流养分损失量=每次降雨事件 径流量×径流中养分浓度;
径流养分损失总量为每次降雨事件径流养分损 失量的总和;
氮(磷、钾)径流率(%)=径流水总氮(磷、钾)量 (kg)×100/土壤全氮(磷、钾)量(kg)。 1.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5.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
不同处理的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见图 1)。常规 施肥处理的花生、玉米生长情况与其不施肥处理生长 情况一致,施肥并不能增加玉米、花生的生长情况,从 基础土壤的理化性状可知,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很 充足即碱解氮133.04 mg·kg-1,速效磷30.58 mg·kg-1, 速效钾210.62 mg·kg-1,有机质41.41 g·kg-1,即使不施 肥也不影响玉米、花生的生长和发育。5 月2 日至5 月29 日,对照、常规施肥的甘蔗生长情况相同,5 月 29 日至9 月6 日,与常规施肥甘蔗比较,对照的甘蔗 生长情况为先慢后快的现象。这表明甘蔗在幼苗期追 肥,有促进甘蔗生长的作用,在6 月中下旬进行大培 土时,再次追肥,而这次农户一般施肥量较大,土壤中 的养分含量过高反而抑制了甘蔗的生长。
![]() |
图 1 不同施肥处理不同作物的生长影响 Figure 1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ulizer treatments on growth of different crops |
3 种作物不同处理从5 月至9 月总氮、总磷、总 钾、硝态氮、铵态氮养分径流量均存在极显著水平(见 表 2)。甘蔗常规施肥各养分的径流流失量均比甘蔗 对照各养分流失量低,玉米(花生)常规施肥各养分的 径流流失量均比相应作物的对照高。总氮、总磷、总 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量最高是花生常规施肥,分别为5.06、0.78、5.01、2.90、1.69 kg·hm-2;甘蔗对照 的总氮、总磷、总钾、铵态氮径流流失量居第二位;玉 米对照的总氮(1.14 kg·hm-2)、总钾(1.17 kg·hm-2)、硝 态氮(0.60 kg·hm-2)及甘蔗常规施肥的总磷(0.29 kg· hm-2)、花生对照的铵态氮(0.33 kg·hm-2)径流流失量 最少,径流水的氮素都以硝态氮形式流失为主。从表 1 可知,常规施肥的作物都施了基肥,玉米、甘蔗还施 了追肥,每次施肥都是深施覆土,因此施肥的作物径 流流失的养分不一定比对照的作物流失的多,如甘 蔗。这是由于常规施肥的甘蔗在5月29 日至8 月中 旬期间生长快,吸收的养分较多于对照(见图 1)。而 花生施肥处理养分径流流失量比花生对照存在极显 著差异,这与花生收获特性有关,7 月初收获花生地 下部时,要连根拔起,并把土壤中施的基肥带到地表, 而7—9月降雨量较大占42.14%(2013 年1—11月的 总降雨量),随地表径流流失严重。
![]() |
无论不同作物的对照处理还是常规施肥处理,其 养分(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量 与径流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径流量与总氮、总磷、 总钾、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关系数,常规施肥处理偏高 于对照(见表 3)。降雨是农田径流的主要驱动力,径 流量是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11]。养 分径流流失量的多少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时间 有直接的关系,也与种植模式、施肥模式、作物生长情 况、耕地坡度、土壤质地等有关。
![]() |
不同作物各处理氮、磷、钾养分径流率有差异(图2)。各处理氮径流率差异极显著,其中氮径流率最大的是花生常规施肥,其次是甘蔗对照,最少的是玉米 对照;各处理磷径流率差异不显著,最少的是甘蔗常 规施肥;各处理钾径流率差异较显著,钾径流率最大 的是花生常规施肥,其次是甘蔗对照,最少的是玉米 对照。广西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占全年的70%以 上,花生在7 月初收获,养分易被径流水冲走,造成花 生常规施肥养分径流率最大;6 月中旬甘蔗正处分 裂期,对其进行大培土,土层疏松,土壤中的养分氮、 磷、钾甘蔗来不及吸收易随径流而流失。径流率的大 小还与栽培模式、植被覆盖、施肥量、施肥类型、施肥 时间,以及降雨时间、降雨量、降雨强度、坡度等多种 原因有关。
![]() |
图 2 各处理氮、磷、钾径流流失率 Figure 2 The runoff rate of treatments on run-of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
同种作物不同处理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及品质相差很大,花生施肥比花生对照增加了单株个数和经济 产量,分别增加了2 个·株-1和12.19 kg·667 m-2;而花 生对照的生物产量、粗脂肪比花生常规施肥的高,分 别高出了879.28 kg·667 m-2和45 g·kg-1。玉米对照的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淀粉含量均比玉米常规施肥的 高,分别高出了100.62 kg·667 m-2、485.98 kg·667 m-2 和7.5%(见表 4)。基础土壤的养分含量很丰富,至少 可以满足一季玉米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养分含量高 的土壤施肥,不仅浪费肥料,造成肥料利用率低,对环 境造成污染,还使品质变差,经济效益降低。
![]() |
在丘陵旱地肥沃的土壤上种植作物,甘蔗、玉米、 花生常规施肥处理,其生长速率与对照对应作物生长 速率差异不明显,施肥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可 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如常规施肥花生的经济产量比对 照提高了12.19 kg·667 m-2,常规施肥的玉米(淀粉)、 花生(粗蛋白)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7.5%、45 g·kg-1, 施不同类型的肥料对作物品质影响很大[11]。作物吸收 养分有一定浓度范围,否则会出现“单盐毒害”现象, 种植户应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土壤供肥能力按需 补肥,减少养分随地表径流水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 率,对减缓农业面源的污染有重要意义[12, 13]。
在广西坡耕地种植不同作物进行养分径流监测 试验,收集5—9 月天然降雨产生地表径流水13 次, 花生常规施肥径流水养分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 铵态氮流失量最多,分别为5.06、0.78、5.01、2.90、1.69 kg·hm-2,地表径流水氮素流失以硝态氮形式流失为 主[14]。各养分径流流失量都与径流量存在极显著差 异,而径流的产生受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和降雨量的 影响,当降雨强度大于入渗强度时,会产生地表径流[15]。 不同作物各处理养分氮的径流流失率偏高,这与氮的 特性有关,氮多以硝态氮、铵态氮形式存在,铵态氮易 挥发,造成土壤中氮的径流流失量大。径流流失量还 与作物生长状况、作物收获特性(如花生收获时需要 收地下部,基施的肥料被径流水冲走)、施肥时间、施 肥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4 结论
对照的玉米、花生、甘蔗与常规施肥的玉米、花 生、甘蔗相比,它们的生长情况一致,玉米对照的经济 产量、生物产量、淀粉含量均比常规施肥的玉米高,分 别提高了100.62 kg·667 m-2、485.98 kg·667 m-2、 7.5%;花生常规施肥比对照经济产量提高了12.19 kg·667 m-2,降低了粗脂肪(45 g·kg-1)和生物产量 (120.1 kg·667 m-2);甘蔗常规施肥的经济产量、生物 产量、锤度均比对照高,分别提高了658 kg·667 m-2、 274.03 kg·667 m-2、2.31 BX。3 种作物不同处理中,总 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量最高的是 花生常规施肥,玉米对照的养分总氮、总钾径流流失 率最少,甘蔗常规施肥总磷径流流失率最低。种植户 应根据作物的需肥量及该土壤的供肥情况及时补 充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面源污染,提高经济 效益。
[1] | 吴圣进,蓝福生,罗洁,等. 广西主要蔗区土壤和植株养分状况的调查研究[J]. 广西植物,1998, 18 (3):291-295.WU Sheng-jin, LAN Fu-sheng, LUO Jie, et al. Study on the nutrition situation of soil and sugarcane in the main sugarcane productive areas of Guangxi[J]. Guihaia, 1998, 18 (3):291-295.(in Chinese) |
[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广西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83-293.Guangxi Statistical Bureau.Guangxi statistical yearbook[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9: 283-293.(in Chinese) |
[3] |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广西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07.Guangxi Statistical Bureau. Guangxi statistical yearbook[M]. 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6: 307.(in Chinese) |
[4] | 佟屏亚. 广西-四季玉米之乡[J]. 中国种业,2013 (7):33-34.TONG Ping-ya. Guangxi: the hometown of four seasons corn [J]. China Seed Industry:2013 (7): 33-34.(in Chinese) |
[5] | 蔡覆冰. 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防治对策的初步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2003,19 (3):52-55.CAI Fu-bing.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ause and the preventing and curing of the water body eutrophication of the Taihu Basin[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2003, 19 (3):52-55.(in Chinese) |
[6] | 刘兆德,虞孝感,王志宪.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J].自然资源学报,2003, 18 (4):467-474.LIU Zhao-de, YU Xiao-gan, WANG Zhi-xian. The current water pollu-tion of Taihu drainage basin and the new management proposals [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3, 18 (4): 467-474.(in Chinese) |
[7] | 郭建平,吴甫成,熊建安. 洞庭湖水体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 湖南文理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2 (1):91-94.GUO Jian-ping, WU Fu-cheng, XIONG Jian-an. On the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of Dongting Lake[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7, 32 (1):91-94.(in Chinese) |
[8] | 贝荣塔,周跃,何敏. 土壤中氮磷和滇池水体污染的潜在关系[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 (2):35-39.BEI Rong-ta, ZHOU Yue, HE Min.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nitrogen & phosphorus content and water pollution in Dianchi Lake[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0 (2):35-39.(in Chinese) |
[9] | Parry R. Agricultural phosphorus and water quality: A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 1998,27: 258-261. |
[10] | 王桂苓. 巢湖流域麦稻轮作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24-25.WANG Gui-ling. Pilot study on nutrient runoff character of wheat-ricerotation field in Chaohu lake basin[D]. Hefei: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9:24-25.(in Chinese) |
[11] |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等. 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 (1):6-11.WANG Jing, GUO Xi-sheng, WANG Yun-qi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ent runoff losses from farmland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and fer-tilization methods in Chaohu Lake region[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2, 26 (1):6-11.(in Chinese) |
[12] | 郭鸿鹏,朱静雅,杨印生.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08, 24 (4):290-295.GUO Hong-peng, ZHU Jing-ya, YANG Yin-sheng. Research status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for controlling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8, 24 (4):290-295.(in Chinese) |
[13] | 焦平金,许 迪,王少丽. 汛期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9,23 (2):15-20.JIAO Ping-jin, XU Di, WANG Shao-li.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unoff losses from farmland as affected by cropping pattern during flood season[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9, 23 (2):15-20.(in Chinese) |
[14] | 彭树初,陈雄鹰,胡明勇,等. 长沙市平-旱地土壤氮磷径流特征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9 (6):61-64.PENG Shu-chu, CHEN Xiong-ying, HU Ming-yong, et al.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from dryland soil byrunoff in Changsha plain[J].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 (6):61-64.(in Chinese) |
[15] | 张丽萍,张妙仙. 土壤侵蚀正态模型试验中产流畸变系数[J]. 土壤学报,2000, 37 (4):449-455.ZHANG Li-ping, ZHANG Miao-xian. Research on runoff formattondistortion coefficent in soil erosion experiment of a normal model ofsmall drainage[J].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00, 37 (4):449-455.(in Chine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