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索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Vol. 30 Issue (6): 96-100

文章信息

宫亮, 隽英华, 王建忠, 刘艳, 孙文涛
GONG Liang, JUAN Ying-hua, WANG Jian-zhong, LIU Yan, SUN Wen-tao
盘锦地区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化学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Variations of Nitrogen in Surface Water Body of a Paddy Field and Input Threshold of Chemical N Fertilizer in Panjin City,China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30(6): 96-100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31(6): 513-520
http://dx.doi.org/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7-13
盘锦地区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化学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宫亮1, 隽英华1, 王建忠2, 刘艳1, 孙文涛1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161;
2.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沈阳),辽宁 沈阳 110161
摘要:以水稻为供试作物,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以施肥后田面水中的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为指标,进行了施氮后田面水中氮素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田面水中的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者的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一周后趋于稳定;以氮素表观盈余率和植株吸氮量为指标,从环境安全角度研究水稻生产化学氮肥投入阈值,初步确定试验区环境安全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189.22~218.98 kg·hm-2;以水稻产量为指标,进行了粮食安全氮肥投入阈值研究,初步确定试验区水稻生产粮食安全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202.24~288.89 kg·hm-2。综合考虑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试验区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202.24~218.98 kg·hm-2
关键词水稻     田面水     氮素     化学氮肥     投入阈值    
Variations of Nitrogen in Surface Water Body of a Paddy Field and Input Threshold of Chemical N Fertilizer in Panjin City,China
GONG Liang1, JUAN Ying-hua1, WANG Jian-zhong2, LIU Yan1, SUN Wen-tao1     
1.Institute of Plant Nutri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 China;
2. Super-vision & Testing Center for Farm Product Quality,Ministry of Agriculture(Shenyang),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This experiment adopted rice as treated crop,rice soil was used for test soil,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put threshold of chemical N fertilizer in rice from the viewpoint of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The results during three years(2010-2012)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TN)、ammonium nitrogen(NH4+-N)and nitrate nitrogen(NO3--N)in the surface wat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and first increased then decreased with being stable after a week. By determination the nitrogen uptake and the apparent nitrogen surplus rate,the input thresholds of chemical N fertilizer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about 189.22~218.98 kg·hm-2,as the environmental safety be considered. From the effect of N fertilizer on rice yield simulated by linear plus plateau model,the input thresholds of chemical N fertilizer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about 202.24~288.89 kg·hm-2,when considering the food security. Considering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the input thresholds of chemical N fertilizer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about 202.24~218.98 kg·hm-2.
Key words: rice     surface water     nitrogen     chemical N fertilizer     input threshold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总产量约占全国 粮食总产量的1/2。施用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 措施。近20 年来,我国氮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稻田 氮素利用率只有20%~40%[1, 2]。目前,关于氮肥损失途 径及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报道较多[3, 4, 5, 6],但是,兼 顾氮肥施用的农业效益和环境效益,确定作物高产和 环境安全的最佳施氮量的研究则少见报道。本试验以 辽宁省盘锦市为例,在区域现行氮肥用量的基础上, 参考试验数据,提出盘锦地区水稻生产化学氮肥的合 理投入阈值,为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粮食安 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盘锦市是辽宁省水稻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面积 约12 万hm-2,占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20%左右。在施 肥技术上存在着养分不平衡,氮肥施入量偏大,磷、钾 肥施入量不足的特点[7]。试验于2010—2012 年在盘锦 市盘山县墙子镇航呈农场进行。试验区位于辽河三角 洲中心地带,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降雨 量600~750 mm ,年均气温8~9 ℃,无霜期165~170 d。供试土壤为水稻土,耕层土壤理化性质为pH8.2、 有机质22.57 g·kg-1、全氮1.42 g·kg-1、有效磷21.61 mg·kg-1、速效钾164.22 mg·kg-11.2 试验设计

通过测土推荐施肥法结合资料调研,确定试验区 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10 kg·hm-2,磷肥用量为90 kg· hm-2,钾肥用量为90 kg·hm-2。在最佳经济施氮量的基 础上试验设6 个氮肥处理,处理内容见表 1。每个处 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表 1 试验处理

供试水稻品种为盐丰47,4 月10 日育苗,5 月 26 日插秧,插秧密度为30 cm×16.5 cm,10 月9 日收 获。磷钾肥用量相同,全部基施,氮肥施用比例为基 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氮肥为尿素 (含N 46%),磷肥为磷酸二铵(含P2O5 46%、N 18%)、过磷酸钙(含P2O5 18%),钾肥为氯化钾(K2O 60%)。 小区面积50 m-2,周围设有保护行,各小区之间筑埂并 用塑料薄膜包埂,以减少小区间肥水渗透。各小区均 设有单独的排水口和进水口,单排单灌。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每次施肥后的1、2、3、5、7、9 d采集田面水,采样 均在上午8:00—10:00进行。采样时用100 mL 医用注 射器,不扰动水层,按照对角线取样法,每小区取5 个 点田面水混合样300 mL。采样结束后,迅速带回实验 室分析测定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未能当日分析的水 样保存在4 ℃冰箱中,于次日分析。水样硝态氮测定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铵态氮测定采用靛酚蓝 比色法,全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 法。

水稻成熟后,各处理采集植株5 穴,分别测定茎、 叶和籽粒干重及相应的含氮量。茎、叶和籽粒干重用 烘干法测定,植株全氮测定用开氏法。各小区单收单 打,统计小区产量。 1.4 指标计算公式

养分投入仅包括化肥施入量,不考虑降水、灌溉、 大气沉降等带入的养分。养分支出仅包括因作物收获 而带出的养分,不考虑因淋洗、挥发和反硝化造成的 养分损失[8]。养分平衡采用表观平衡法计算,即:养分 平衡值=养分投入量-作物携出量;养分盈余率(%)= (平衡值/作物携出量)×100。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 和SAS 9.1 进行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稻田田面水中(TN)、NH4+-N 和NO3--N 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施肥后田面水中氮素变化情况见图 1。从图 1 可 见,施入基肥后田面水中TN 浓度迅速提高,在第2 d 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到第7 d 趋于稳定,此时田面水中TN 浓度为峰值的15.36%~ 16.90%。施入分蘖肥和穗肥后的第1 d田面水TN 浓 度即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到 第7 d趋于稳定。施入基肥后田面水TN 浓度峰值较 2 次追肥滞后,这可能是由于施肥方法不同造成的。 基肥在插秧前均匀撒施田面后耙地,将肥料耙入耕层 土壤中,从而减缓了氮素向田面水释放的速度,其峰 值出现在施肥后第2 d。而分蘖肥和穗粒肥则直接均 匀撒施田面水中,氮素在田面水中直接分解,因此TN 浓度在施肥后第1 d即达到峰值。

图 1 3次施肥后稻田田面水TN、NH4+-N 和NO3--N 的动态变化

施入基肥后,田面水NH4+-N 浓度在第2 d达到 峰值后迅速下降,第3 d即下降到峰值的25.69%~ 36.80% ,至第7 d趋于稳定,此时NH4+-N 浓度为峰 值时的12.07%~15.86% 。施入分蘖肥和穗肥后,田面 水NH4+-N 浓度在第2 d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至第 7 d 趋于稳定,此时NH4+-N 浓度分别为峰值的 10.77%~16.15%和2.15%~23.07%。其原因可能是,尿 素施入稻田后经过脲酶水解成为大量NH4+-N,导致 田面水中NH4+-N 浓度迅速提高,而水稻苗期根系不 发达,对氮素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弱,需求量少,因此 大量的NH4+-N 转化为气态氮排放到大气当中,或通 过土壤渗漏损失掉,导致田面水中NH4+-N 迅速降 低。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为水稻需肥关键期,此时水 稻对氮素营养的吸收能力较强,需求量较大,因此减 缓了NH4+-N 的损失,从而降低了NH4+-N 浓度的下 降速率。相较而言,施入穗肥后NH4+-N 浓度下降减 缓的现象更为明显。

施肥后田面水中NO3--N 浓度远远低于NH4+-N, 3 个施肥时期峰值分别为8.87、1.91 mg·L-1 和1.50 mg·L-1,且分别出现在施入基肥后第5 d和追肥后第 3 d。这可能是因为,NO3--N 主要来源于尿素水解产 生的NH4+-N 通过硝化作用形成,而NH4+-N 通过植 株吸收,挥发和淋失等损失,可以转化为NO3--N 的数 量已经很少,同时由于淹水条件下硝化作用较弱及反 硝化作用的存在,导致稻田田面水中的NO3--N 浓度 较低,且峰值出现在施肥后3~5 d。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后1~7 d为氮素集中释 放时期。施用氮肥7 d内,不同处理间田面水中TN、 NH4+-N 和NO3--N 的浓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 加;施用氮肥7 d后,各处理田面水中不同形态氮素 浓度差异不显著。这一结论与王小治等[9]、金洁等[10]研 究结果一致。

水稻田中氮肥损失途径主要有氨挥发、硝化-反 硝化、淋洗和径流。就石灰性土壤而言,氨挥发是导致 氮肥损失的重要原因[11, 12]。氨挥发主要通过微气象学 原位测定技术进行定量研究[13],其结果不仅受田面水 的NH4+-N 浓度影响,而且与施肥时间、风速、光照和 pH值等因素有关,因此,很难用氨挥发来定量评价氮 损失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本试验在施用氮肥后 1~9 d 内分时段对田面水TN、NH4+-N 和NO3--N 的浓 度进行测定,旨在研究施氮后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浓 度与氮素损失的相关性,进而根据其浓度来定量评价 氮肥损失。研究结果显示,施氮后1~3 d为氨挥发高 风险期(TN 和NH4+-N 浓度峰值出现时期)。但如何根 据田面水中不同形态氮素浓度来评价氮肥损失则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2.2 施氮量与植株吸氮量、氮盈余率的关系

对施氮量和水稻吸氮量、氮盈余率进行相关性分 析,结果见图 2。水稻植株吸氮量和施氮量符合线性 加平台模型。当施氮量低于218.98 kg·hm-2 时,植株 吸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高于 218.98 kg·hm-2时,植株吸氮量增幅不显著,氮素流失 到环境中的风险增大。氮盈余率和施氮量呈正相关。 当施氮量为189.22 kg·hm-2 时,盈余率为零,此时氮 素投入量和携出量基本持平;当施氮量高于189.22 kg·hm-2时,氮素开始出现盈余,氮盈余率与施氮量呈 正相关。综合考虑植株吸氮量和氮盈余率2 个因子对 环境的影响,盘锦地区环境安全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 189.22~218.98 kg·hm-2

图 2 施氮量与植株吸氮量、氮盈余率的关系
2.3 施氮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向耐倒伏、耐肥和高产的 趋势发展,水稻在达到较高产量水平的一定施氮范围 内,并不因施氮量过量而立即导致倒伏和减产,而是 出现一个产量平台。因此,本试验采用线性加平台模 型对水稻产量和施氮量进行拟合,结果见图 3。从图 3 可以看出,当氮肥施用量为224.71 kg·hm-2 时,水稻 产量最高为10 092 kg·hm-2,此后,随着施氮量的增 加,水稻产量增加不明显。姜琴等[14]和周江明等[15]研究 结果表明,在传统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氮15%~25%,水 稻减产不显著。根据盘锦地区水稻生产实际情况,按 照最高产量施氮量的90%来计算试验区水稻产量氮 肥投入阈值下限,结果为202.24 kg·hm-2。为保证粮食 安全,将施氮量后移至最高产量施氮量的125%处,作 为产量氮肥投入阈值上限,结果为288.89 kg·hm-2。因 此,盘锦地区粮食安全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202.24~ 288.89 kg·hm-2

图 3 氮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在确定氮肥推荐用量中,施肥模型的选择十分重 要。在对施肥模型的评价上,研究者一致认为应该从 模型统计检验的拟合程度和推荐施肥量的节省程度 来考虑[16, 17, 18]。目前研究认为,线性加平台模型可以在保 证产量不会过分降低的情况下使推荐施肥量较低[19]。 本研究通过线性加平台模型计算得到的推荐施肥量, 远低于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计算得到的推荐施肥量。 3 结论

(1)通过测定施氮后田面水中TN 和NH4+-N 浓 度峰值出现时间,确定施氮后1~3 d为氨挥发高风险 期。对施氮后N0~N5 处理的田面水TN、NH4+-N 和 NO3--N 浓度进行a=0.05水平的方差分析,确定施氮 后1周左右为氮素集中释放时期。

(2)以氮素表观盈余率为0 时氮肥施用量为环境 安全阈值下限,以水稻植株最大吸氮量为环境安全阈 值上限,确定试验区环境安全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 189.22~218.98 kg·hm-2

(3)以水稻最高产量施肥量的90%~125%施氮量 作为粮食安全化学氮肥投入阈值,结果为202.24~ 288.89 kg·hm-2

(4)综合考虑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以环境安全 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上限和粮食安全化学氮肥投入阈 值下限确定试验区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202.24~ 218.98 kg·hm-2。这个宏观施氮范围对防止目前农户 盲目施用过量氮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Zhu Z L, Chen D L.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in China contributions to foodproduction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b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J]. Nutrient Cyclingin Agroecosystems, 2002,63:117-127.
[2] Cassman K G,Peng S,Olk D C, et al .Opportunities for increase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from improv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irrigated rice sys-tems[J]. Field Crops Research, 1998,56:7-39.
[3] 朱兆良.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 土壤与环境,2000,9 (1):1-6.[4] 宋勇生,范晓晖,林德喜,等.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土壤学报,2004,41 (2):265-269.
[5] 朱兆良.中国土壤氮素[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12-249.
[6] Ghosh B C, Ravi Bhat. Environmental hazards of nitrogen loading inwetland rice fields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998,102 (1):123-126.
[7] 王志兴,陈广红,夏 明,等.盘锦市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的探讨[J]. 北方水稻,2008,39 (3):122-123.
[8] 摄晓燕,谢永生,郝明德,等.黄土旱塬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 (6): 27-31.
[9] 王小治,朱建国,宝川靖和,等.施用尿素稻田表层水氮素的动态变化及模式表征[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 (5):852-856.
[10] 金 洁,杨京平,施洪鑫,等.水稻田面水中氮磷素的动态特征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 (2):357-361.
[11] 赵振达,张金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第域报 铵态氮化肥在石灰性土壤上氨的挥发损失[J]. 土壤通报,1981,12 (1):16-19.
[12] Roelcke M, Han Y, Li S X, et al.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nd simula-tions of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urea applied to calcareous Chineseloess soils[J]. Plant and Soil, 1996,181: 123-129.
[13] Shen S-M.Contribu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ts loss in China[J]. Acta Pedol Sin,2002,39:12-25.
[14] 姜 琴,郁海金,施振云. 水稻化学氮肥减量施用的有效途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 (5):452-455.
[15] 周江明,余华波,毛建芬. 水稻减氮施肥综合效益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 (9):260-263 .
[16] 陈新平,周金池,张福锁,等.小麦-玉米轮作制中氮肥效应模型的选择-经济、 环境效益分析[J]. 土壤学报,2000,37 (3):346-354.
[17] 毛达如,张承东.推荐施肥技术中施肥模型与实验设计研究[J].土壤通报,1991,22 (5):216-218.
[18] 王兴仁.分类回归法在区域施肥决策中的应用[J].土壤通报,1989,20 (1):17-20.
[19] 贾良良,陈新平,张福锁,等.北京市冬小麦氮肥适宜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6 (3):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