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文刚, 李晋陵, 牛俊杰, 阎永康
- LI Wen-gang, LI Jin-ling, NIU Jun-jie, YAN Yong-kang
- 山西省太谷县农业水环境地域划分研究
-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Environment in Taigu County,Shanxi Province,China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30(6): 74-78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31(6): 513-520
- http://dx.doi.org/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08-23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06;
3.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s, SAAS, Taiyuan 030006, China;
3. College of Urbanism and Tourism,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12, China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东部有太行山、西部 吕梁山纵贯南北,中部为一系列断陷盆地,属温带大 陆性气候区,以半干旱气候为主,年降水量360~621 mm,并由盆地向高山递减[1]。受特殊自然环境影响,山 西农业发展一方面主要区域为中部盆地,另一方面存 在水源性短缺困境。地处晋中盆地东侧的太谷县,是 山西典型的农业强县,以红枣、设施蔬菜、水果、苗木 花卉和规模养殖五大特色产业[2]闻名全国,被农业部 和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枣 乡”;同时,2011 年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0 m3、平 均水资源量2 550 m3·hm-2,均低于全省人均水平388 m3和平均水平2 700 m3·hm-2,属于山西省水资源严重 紧缺县[3]。农业强县和水资源紧缺的双重现状,使得太 谷县水资源合理利用在全省内尤其重要。本论文以DEM 为基础数据开展太谷水资源地域划分研究[4, 5],一方 面为全县农业水资源利用提供水资源地域分布信息, 另一方面也为全省乃至国内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论文研究资料包括山西省DEM 影像和太谷县 行政区域图片。
DEM 影像由中科院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下 载,该DEM 是平台下中国9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 产品,列号59、行号5,其范围包括除大同市以外的山 西大部分地区。
太谷县行政区域图片由太谷县人民政府网下载。 1.2 方法
本论文使用ArcGIS9.3 软件,运用D8 典型算法, 逐级分析太谷县DEM 影像数据,得出太谷地表水流 域划分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谷地表水流域划分 2.1.1 提取太谷DEM
采用太谷经纬度坐标定位太谷县行政区域图,打 开Extract By Mask工具,输入山西DEM 影像和已定 位的太谷行政区栅格图,执行Extract 命令得到太谷 DEM,见图 1。
![]() |
图 1 太谷县DEM |
太谷DEM 边缘栅格单元设定为外流向,根据D8 算法规则[6]运用Flow Direction 工具计算其水流流向, 结果见图 2。
![]() |
图 2 太谷县地域水流流向 |
D8 确定流向数值包括1(东)、2(东南)、4(南)、8 (西南)、16(西)、32(西北)、64(北)、128(东北)。统计 流向属性表确定值字段VALUE,对应COUNT 约占 99.19%,存在不确定流向数值,说明太谷DEM 存在 洼地,应填洼。
打开Fill 工具,输入太谷DEM,阈值不设置,即 洼地全部填平,填洼后DEM效果同图 1。 2.1.3 地域汇流累积量
基于无洼地DEM,使用Flow Direction 工具计算 太谷地域水流流向,结果见图 3。
![]() |
图 3 太谷县无洼地水流流向 |
得到太谷无洼地水流流向栅格数据后,打开 Flow Accumulation 工具,输出数据类型采用Integer, 计算太谷地域汇流累积量,结果见图 4。
![]() |
图 4 太谷县地域汇流累积量 |
以汇流累积量为基础数据,使用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提取太谷河网[7, 8],分析太谷地形地 貌、土壤、气候特征,设定汇流累积量阈值大于1 700, 对应属性VALUE 约占96.49%,得到太谷河网分布 图,见图 5。
![]() |
图 5 太谷县河网 |
基于太谷河网和无洼地水流流向图,使用Stream Link 工具分析河网出水口,结果见图 6河网段节点。
![]() |
图 6 太谷县河网节点 |
同样基于太谷河网和无洼地水流流向图,使用 Stream Order 工具[9],采用Shreve 方法,分析各河网段级别,结果见图 7。
![]() |
图 7 太谷县河网级别 |
太谷河网提取与特征分析,为流域分割奠定了基 础。为此,打开Basin 工具,输入太谷无洼地水流流向 图,计算流域盆地,结果见图 8。
![]() |
图 8 太谷县流域盆地 |
在流域盆地大区域分割基础上,需进一步详细分 割小流域区域。打开Watershed 工具,输入太谷河网 节点和无洼地水流流向图,计算集水区域,结果见图9。
![]() |
图 9 太谷县集水区域 |
对于通过DEM 分析太谷县地域水流流向,运用 了D8 算法规则,判断得知太谷县DEM 原始数据存在不确定流向数值,即“洼地”现象,DEM 填洼后保证 了原始数据使用的准确性,再次计算可知所有水流流 向确定。基于准确的无洼地水流流向结果,计算得出 太谷县地域汇流累积量,为河网计算与分析奠定基 础。DEM 填洼前后高程值VALUE 无变化,对应的 COUNT值发生增减。 2.2.2 河网分析
太谷县地域河网提取以汇流累积量为基础,分析 其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特征,阈值按累积量属性表 VALUE 所占比例确定。
设定北纬37°19′21″、东经112°31′08″至北纬37° 30′10″、东经112°50′27″为界线1,北纬37°21′25″、东 经112°29′55″至北纬37°30′39″、东经112°40′28″为界 线2。界线1 向东向南的太谷县地表形态依次为黄土 丘陵、砂页岩低山和砂页岩中山,界线2 以西以北地 表形态为黄土质平原,界线1和界线2 之间地表形态 为黄土台地与黄土质平原相间分布。以DEM 底图设 定研究界线1和界线2,分布位置见图 10。
![]() |
图 10 太谷县界线1和界线2 分布方位 |
太谷县特殊的地形地貌、土壤,加之大陆性半干 旱气候,综合分析确定河网汇流累积量阈值比例应大 于95%,对应VALUE值1 700是太谷河网形成的可能 最小值,大于1 700所有VALUE 值比例达96.49%。
结合河网出水口及级别的分析结果,可以准确判 断太谷县境可形成较为明显的两大地表水流域,即图 7 所示的8级和5级河流域。 2.2.3 集水区域分析
太谷县河网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级别逐级提 高,以8级和5级河流域为两大最发达河流。集水区 域以流域盆地为分区基础,按照河网节点调整并详细 划分集水区域类别,形成图 9 所示的29类集水区。 2.3 太谷农业水环境地域划分
通过地表水流域划分结果及分析,得出太谷29 类集水区,结合太谷县农业强县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 现状[10],合理划分农业水环境地域类别,将为农业高 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11, 12]。
分析太谷地形地貌和土壤的区域分布特征,即以 界线1和界线2 呈西南东北条形分布,在图 9 集水区 域类别划分基础上,结合图 7河网级别合并类别相近 集水区,得出太谷全县农业水环境地域类别划分结 果,见图 11。
![]() |
图 11 太谷县农业水环境类别 |
图 11 所示太谷农业水环境地域类别分为7 类, 1~7 分别为高集水区、较高集水区、一般集水区、较低 集水区、低集水区、空集水区、非集水区。
对比图 11 和图 9,太谷集水区未涉及图 11 中的7 类区,是河网计算导致,河网分析作了说明,但为了 太谷全县农业水环境类别研究的完整性,农业水环境 地域类别划分增加此区,最终7 类区单独列出。 3 讨论
太谷县是农业强县,水资源是农业发展命脉,结 合农业水环境地域类别划分结果,探讨太谷特色农业 地域布局,可为应对太谷水资源严重短缺瓶颈、发挥 五大特色农业效益提供一定依据。
按五大特色农业需水性要求,1、2 类集水区主导 水果、苗木花卉和设施蔬菜,3、4 类集水区主导红枣, 5 类集水区可适当发展红枣,6、7 类集水区不宜布置 特色农业,规模养殖宜在2、3类区适当发展。
在各类集水区五大特色农业布局基础上,参照图 6 所示太谷河网及出水口,各集水区内特色农业一方 面沿河网呈线形向两边扩展,另一方面以河网出水口 为中心呈圆形向周围辐射,综合两个布局优势,能为 五大特色农业长足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探讨太谷县五大特色农业水环境产业布局,主要 以DEM 为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并结合地形地貌、土壤 分析。但农业产业布局并非只依据水环境类别,其他 诸多因素也是布局的重要因素[13],如植被、降水、地下 水资源等现状因子,本研究突出特点在运用新方法和 思路为优化太谷农业发展布局提供新的有价值参考 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太谷农业合理发展服务。 4 结论
本论文采用D8 典型算法,计算了太谷县DEM 水流流向和汇流累积量,并提取河网和分析其特征, 得出太谷县地表水流域划分结果,太谷县包括29 类 集水区,又结合流域特征参数,进一步划分出太谷农 业水环境类别区。在农业水环境类别区划分基础上, 从太谷农业发展面临的现状探讨了五大特色农业产 业布局,为太谷农业发展布局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1] | 王孟本.山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17. |
[2] | 山西省太谷县人民政府.太谷县农业产业化发展[EB/OL]. [2011-07-20]. http://www.taigu.gov.cn/show.asp?id=1238. |
[3] | 贾美英.太谷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对策探讨[J]. 地下水,2013,35 (2):36-37. |
[4] | 王俊啟.基于 1颐1 万地形图的数字流域划分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D]. 杭州:浙江大学,2013:1-6. |
[5] | 雷晓辉,田 雨,白 薇,等.基于 DEM 的流域尺度水资源网络图构建[J]. 水文,2010,30 (2):6-10. |
[6] | 田瑞云,王玉宽,傅 斌,等. 基于 DEM 的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及算法[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 (1):121-129. |
[7] | 宋晓猛,张建云,占车生,等.基于 DEM 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 (1):31-40. |
[8] | 李景星.基于 DEM 的黄土区河网水系特征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1-8. |
[9] | 谢轶群,朱红春,汤国安,等.基于 DEM 的沟谷特征点提取与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15 (1):61-67. |
[10] | 贺洁茹.太谷县未来可供水量预测[J]. 山西水利,2010 (8):17-19. |
[11] | 张 飞.大同县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2:1-6. |
[12] | 杨进怀.基于 3S 技术的流域农业水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以北京市潮白河流域为例[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31-43. |
[13] | 邹 君,付双同,杨玉蓉,等.虚拟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 (12):1427-1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