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秦荣昆
- QIN Rong-kun
-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分析
- Field Test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on Rice in Quanzhou,Guilin City,Guangxi Province,China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30(6): 64-67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31(6): 513-520
- http://dx.doi.org/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05-30
2008—2012年,广西省桂林市全州县承担了农业 部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工程项目,按照农业部“测土配 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1]和“广西壮族自治区‘3414’ 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要求,连续5 年在水稻田中 进行了N、P、K 3 因素4 水平14 个处理(简称 “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探讨了全州县水稻需肥 规律,建立了水稻不同施肥分区肥料效应模型,为配 方设计、施肥建议卡制定及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提供 了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土壤与品种
试验选择在全州县范围不同乡镇、不同土壤类型 与不同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田选择肥力均匀一致、排 灌方便的田块,试验前对试验田取耕层混合样进行土 壤常规5 项分析化验,肥力中等,试验田基本情况见 表 1。
试验采用自治区测土办“3414”肥料效应完全试 验方案,试验设计是3 因素4 水平14 个处理,3 次重 复,计42 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外围设立保护行。处 理设计中,“N ”指纯N ,“P ”指P2O5L ,“K ”指K2O ,0 水平 指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推荐的适量水平施肥量,1 水 平(指施肥不足)=2 水平×0.5,3 水平(指过量施肥)=2 水平×1.5。本试验设计适量水平以试验田常年产量 400~450 kg·666.7m-2。推荐当地适量水平施肥量 N10P4K8(kg)而计算出实施中各处理配比,试验设计各 处理见表 2。
N肥用尿素(含N46%),P肥用普钙(含P2O516%);K肥用氯化钾(含K2O 60 %),施肥方式撒施。各处理 施肥中,P 肥全部作基肥;K 肥50 %作基肥,50 %作 分蘖肥;N肥采用“前七后三”施肥法,基肥30 %,分 蘖肥40%,幼穗肥(幼穗分化初期)20%,粒肥(齐穗 期)10%。各处理小区肥料实际施用量按小区面积计 算,保护行在稍低于2 水平〔N10P4K8(kg)〕施肥量进行 施肥。基肥在插秧前整地时全层深施,追肥结合浅水 耘田撒施而使土肥相融,防止肥分损失,试验各处理 小区不施用有机肥。 1.4 田间规划、栽培措施及其他
小区面积20 m2,长5 m×宽4 m;小区田埂高20 cm,宽20 cm,设置2 条排灌沟,排灌沟宽50 cm,深 30 cm。试验田块筑实筑高小区间的隔离田埂,田埂包 覆厚塑料膜,保证小区田埂在整个试验期间确实起到 水、肥阻隔,肥水互不漫串、渗透作用。各小区的灌水、 排水统一通过专用排灌沟进行,确保各处理小区单 灌、单排;栽培规格:株行距16.7 cm×23.4 cm,每小区 17 行,每行30株(1.70万株·666.7m-2),每株3~4 苗; 栽培措施如中耕除草、杀虫防病、排水、露晒田等均在 一致条件下进行。早稻试验于4 月底—5月5 日前插 秧,7 月15 日—25 日收割;晚稻于7 月20 日—7 月 31 日前插秧,10 月21 日—30 日收割。每个小区单 打、单晒称重计产,收割前,对不同处理进行植株室内 经济性状考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5 年试验产量综合平均结果见表 3。从表 3 得知: 各施肥小区比对照区分别有不同的增产效果,说明增施肥料增产效果明显。从2、3、6、11(不同N水平,P、K 适量)处理得知:N1-N0增产47.63%,N3-N2增产2.64 %, 说明适量增施N肥增产效果明显,N 肥超量时增产效 果不显著;从4、5、6、7(不同P 水平,N、K 适量)处理 得知:P1-P0 增产3.12 %;从6、8、9、10(不同K 水平, P、K 适量)处理得知,K1-K0增产11.03 %。产量结果 表明:增施N 肥效果最明显,K次之,最后是P。
将试验所得的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 结果如表 4 所示,处理间F值87.08,大大超过了 F0.01,达到极显著水准,说明各处理平均数间有些处理 或部分处理平均区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准。
从表 5可以看出,缺氮区产量占最佳施肥区产量 的57.36%,缺磷区产量占最佳施肥区产量的97.52%, 缺钾区产量占最佳施肥区产量的87.21 %,说明本试 验氮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钾,再次是磷。
通过回归分析,可得出氮磷钾肥的三元二次回归 方程模型:
Y=297.6912+34.0747X1-3.92X2+5.465X3-1.324X12- 0.460 4X22-0.690 1X32-0.097 5X1X2+0.381 3X1X3+1.220 2X2X3
式中,Y为产量,X1为施氮量、X2为施磷量、X3为施钾量。对该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F=212.848 4,说 明氮磷钾肥施用量与产量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可以用 该回归方程确定氮磷钾肥的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 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出氮磷钾最大施肥量分别 为:N最大=12.72 kg·666.7 m-2,P最大=4.00 kg·666.7 m-2, K最大=9.50 kg·666.7 m-2,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 N最佳=11.77 kg·666.7 m-2,P最佳=4.00 kg·666.7 m-2,K最佳= 8.00 kg·666.7 m-2。 2.4.2 氮效应模型
在磷钾施用量固定的情况下,对不同施氮处理进 行回归分析,得出氮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
Y=314.715+36.923X1-1.355X12(F值=28507.496 7)
式中,Y为产量,X1为施氮量。应用氮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得出氮的最大 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最大=13.45 kg·666.7 m-2, N最佳=12.73 kg·666.7 m-2。 2.4.3 磷效应模型
在氮钾施用量固定的情况下,对不同施磷处理进 行回归分析,得出磷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
Y=536.505+8.327 5X2-1.093 8X22(F值=2.843 2)
式中,Y为产量,X2为施磷量。应用该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出磷的最大施肥 量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P最大=3.81 kg·666.7 m-2,P最佳= 3.04 kg·666.7 m-2。 2.4.4 钾效应模型
在氮磷施用量固定的情况下,对不同施钾处理进 行回归分析,得出钾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
Y=479.685+15.6338X3-0.8297X32(F值=104.811 0)
式中,Y为产量,X3为施钾量。应用该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得出钾的最大施 肥量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K最大=9.42 kg·666.7 m-2, K最佳=8.17 kg·666.7 m-2。 2.4.5 最大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从三元二次方程得出的氮磷钾最大和最佳施 肥量结果偏高,综合氮磷钾各养分的一元二次模型 及线性平台分析得出的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见 表 6。
水稻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414”完全设计试 验方案,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种植杂交水稻组合,应 用三元二次及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程序,依据全州 县5 年来肥料稻谷综合平均价:纯氮5.65 元·kg-1, P2O5 6.88元·kg-1,K2O7.33元·kg-1,稻谷价1.94 元·kg-1 计,对各产量系数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显示 达到极显著水准,说明施肥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回 归关系。综合上述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及线性平台分 析结果,最高产量N、P、K 最大施肥量分别为:N最大为 12.7 kg·666.7 m-2,P最大为4.0 kg·666.7 m-2,K最大为9.5 kg·666.7 m-2;最佳产量施肥量分别为:N最佳11.7 kg· 666.7 m-2,P最佳3.5 kg·666.7 m-2,K最佳7.5 kg·666.7 m-2。
本试验研究表明,在中等肥力土壤不施用有机肥 料情况下,种植杂交水稻,施用N、P、K 三要素肥料, 影响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顺序是N>K>P,磷肥施 用在增产、增幅、增效上均不理想。试验认为,水稻生 产上N、P、K 肥料不同用量配比直接影晌水稻产量和 经济效益提高,而所谓“最佳施肥”、“最高施肥量”只 是一个相对数值,受其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水平、水 稻品种、目标产量、栽培管理、不同年份的产品价格和 农资价格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晌,因此,水稻生产上 N、P、K 三要素配方施肥和施肥模型构建应考虑当地 农业生产实际进行调整。建议在施用有机肥(或绿肥) 1 000 kg·666.7 m-2的基础上,施肥原则以N、K 为主, 适量施用P肥。推荐早、晚稻栽培纯N 施用量以9~ 10 kg·666.7 m-2 糙;K 施用量6~7 kg·666.7 m-2 糙;P 肥施用量3 kg·666.7 m-2糙左右为宜,从而获得最佳 经济产量、最大施肥利润,达到节本增效,提高产量及 经济效益的目的。
[1] | 高祥照,马常宝,杜 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