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易梅森, 陈保余, 赵汝贵
- YI Meisen, CHEN Baoyu, ZHAO Rugui
- 集约化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广西博白县旺茂良种养猪场为例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Intensive Industrialized Piggery:A Case Study on the Wangmao Pig Breeding Farm of Bobai County,Guangxi Province,China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30(5): 81-85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31(6): 513-520
- http://dx.doi.org/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07-08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 College of Resonrces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 University,Yangling,712100,China
集约化养猪就是各类猪群处于一个相对被控制 的生活环境中,实现“集中、约制”的饲养模式。集约化 养殖场对于广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以及华南 地区生猪市场供应都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菜 蓝子工程”的同时,忽视了养猪业的过度发展给环境 带来的巨大压力,对其污染的防治和管理大大落后于 产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养猪业卫生较差、污染较大的现状[1]。集约化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着眼于 养殖的始末,通过环境分析提出保护措施,对促进养 猪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
张从[3]以湖北省武穴市吴文村猪场为例,对大中 型猪场沼气工程进行了案例分析,表明这一工程是治 理污染、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史光华[4]从北京 市资源环境条件、市场竞争态势以及粪便处理角度,提 出了解决京郊地区畜牧环境质量的若干对策建议。陶 新等[5]通过对集约化养猪场概况及其水污染处理现状 进行分析,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发展养猪业循环 经济,实现养猪零污染提出建议。目前,对养猪业的环 境影响研究主要针对猪粪的能源回收利用和水污染 治理等方面,有关集约化养殖场对环境影响分析的系 统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对案例猪场进行全方位的环境影响分 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旺茂良种养猪场位于广西省博白县旺茂镇太平 村(22°06′00.86″N,109°54′00.06″E),占地面积33 335 m2,生猪年产量3 600头,年存栏量有1 595 头。主要 地表水源为南流江,周边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旱地和 水田,最近的居民房舍距离该猪场600 m。 1.2 集约化养猪工艺流程
集约化养猪生产采用干清粪工艺,猪群的配种怀 孕、分娩、保育、生产和育成将使用工厂流水线,生产 周期以周为单位,进行全进全出的转栏饲养。工艺流 程如图 1 所示。
![]() |
图 1 Si和Sb处理对水稻茎叶和根中Si含量的影响 |
本研究利用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实 测法等多种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对案例集约化养 猪进行分析。集约化养猪H2S、NH3产生量利用类比 法进行推测分析;粉尘产生量采用物料衡算法,通过 物料衡算,对饲料加工前后进行分析;沼气量和食堂 油烟采用资料复用法进行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噪 声的影响值通过实测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集约化养猪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本研究中,大气污染包括猪尿粪、沼气池等产生 的臭气,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以及员工食堂 烹饪产生的油烟等。 2.1.1 臭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本研究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恶臭气体。养 猪场恶臭污染物主要成分为H2S、NH3,根据类比调查 分析,猪年存栏数1 000 头的污染物H2S、NH3产生量 约为0.253、0.633 t·a-1,类比可得本研究恶臭污染物 H2S、NH3排放量约为0.404、1.010 t·a-1,且恶臭产生源 在场区分布面较广,并以低矮面源形式排放,属于无 组织排放。通过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 离确定恶臭的影响范围。
根据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 气环境》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输入 参数包括:面源有效高度、面源宽度、面源长度、污染 物排放源强、小时评价标准。该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 环境防护距离详见表 1。
结果表明主要大气污染物NH3、H2S 的无组织排 放在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内均无超标点,因此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场界处NH3、 H2S浓度可达到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 准》二级标准,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 大。
按照GB/T 13201—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计算卫生防护距离(以生产单元 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参数的选取:产生恶臭面源的面积为7 000 m2, 硫化氢的无组织排放量为0.404 t·a-1,即Qc 为0.046 kg·h-1;氨的无组织排放量为1.010 t·a-1,即Qc为 0.115 kg·h-1;臭气浓度为70(无量纲)。 根据上述公式预测得到,硫化氢的卫生防护距离 为距面源边界235.8 m,氨的卫生防护距离为距面源 边界30.0 m。依据GB/T 13201—1991,卫生防护距离 超过100 m但小于或等于1 000 m时,级差按100 m 计算,故卫生防护距离应为300 m。卫生防护距离内 无居民居住,因此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影响小[6]。 2.1.2 沼气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沼气量按每1 kg COD 产 气0.35 m3,则产生的沼气量为2 772 m3·a-1(7.60 m3· d-1),而猪场每年照明和保育室保温用沼气约需4 000 m3·a-1,不足部分使用电。 沼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 水,不会污染环境,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影响小。 2.1.3 粉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根据物料衡算法,对饲料加工前后进行分析可 知,粉尘产生量约18.3 kg·d-1,浓度约15 mg·m-3。因 此,设有集气罩1 个,经风机后引入1 台除尘效率为 95%的布袋除尘器处理,收集到的饲料粉尘进行重新 利用,则粉尘的排放量为0.334 t·a-1、0.915 kg·d-1,排 放浓度为0.75 mg·m-3,经布袋除尘后的粉尘在饲料 房内无组织排放,应加强加工间通风性,工人在加工 饲料时佩戴防护口罩。经以上措施处理后,预计在场 界处排放浓度低于0.75 mg·m-3,达到GB 16297— 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颗粒物无组织排放 周界外浓度限值(≤1.0 mg·m-3)要求,饲料加工产生 粉尘对周边空气环境影响小。 2.1.4 食堂油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厨房在烹饪过程中产生油烟污染。动植物油在高 温下蒸发出大量油雾和裂解出大量挥发性物质。根据 有关统计资料,人均日食用油用量(3 餐)约30 g。一 般油烟和油的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2%~4%之间,取 其均值3%,本试验参与员工有13人,则产生的油烟 为11.7 g·d-1(4.27 kg·a-1)。设有1 个灶台,烟气量为 2 000 m3·h-1,平均每日使用约2.0 h,安装油烟净化器 进行处理,净化最低去除率大于60%,经净化后的油 烟浓度最大为1.17 mg·m-3,达到《饮食油烟排放标 准》(GB 18483—2001)的要求。 2.2 集约化养猪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2.2.1 污水量及水质情况
根据张忠祥等报道[7],城市畜牧业COD 排放总量 约为工业与生活废水COD 排放总量的2 倍,而BOD 则为3 倍。本试验产生的污水总量为13 329.8 t·a-1, 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NH3-N。经实 测,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约为CODCr 1 000 mg·L-1、 BOD5 400 mg·L-1、NH3-N 200 mg·L-1、SS 200 mg·L-1, 污染物产生量为CODCr 7.920 t·a-1、BOD5 5.544 t·a-1、 NH3-N 1.584 t·a-1、SS 1.584 t·a-1。可见,养猪业已成为 巨大的有机污染源和营养盐污染源。 2.2.2 废水处理工艺及达标情况
污水拟采用沼气池+氧化塘处理后用于周边林地 的施肥。粪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 2。采取雨污分流 制,收集雨水经沉砂池后排入就近的小沟渠。
![]() |
图 2 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
沼气池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 谢特性,在无需提供氧气和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 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 气体[8]。厌氧生物处理法对于有机污泥及各种浓度的 有机废水均可以处理,当有机物达到一定浓度即可有 能量盈余,按照有机物的形态和性质变化,其可分为 水解、产氢产乙酸、产甲烷3 个阶段。
氧化塘具有处理成本低,操作管理容易,不仅能 取得良好的BOD去除效果,还可以有效地去除氮、磷 营养物质及病原菌[9]。但是稳定塘处理效果受环境条 件影响大,处理效率相对较低,可能产生臭味及滋生 蚊蝇。氧化塘处理效率如下:BOD5>90%,SS>75%,TN>70%,COD>60%。
综合废水经处理后出水情况详见表 2。
集约化养猪排污沟、沼气池、应急池、堆粪场均应 采取硬化防渗处理,防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同时 应在排污沟、沼气池、应急池、堆粪场上面或顶部加遮 盖,防止降雨时污水溢出或者雨水对粪堆的冲刷,造 成污水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10]。集约化养猪自挖水井, 根据博白县环境监测站2012年9 月1 日对集约化养 猪水井井水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表 3所示。
由表 3 可知,集约化养猪井水达到GB/T 14848— 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芋类标准,水质良好。 2.4 集约化养猪对声环境的影响
主要噪声源是猪只的叫声、打料机等设备的噪 声,经实测,猪只噪声源强为90 dB(A),机械设备噪 声源强为85~95 dB(A)。为预防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饲养工人应尽可能满足猪只的饮食需要,避免猪只因 饥饿或口渴而发出叫声。打料机设于厂房内,同时安装 橡胶减震垫。
监测结果(表 4)可以看出,集约化养猪周围各监 测点昼、夜间的噪声现状监测值均达到GB 3096— 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该区域声环境质量 较好。
参考HJ 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 术规范》附录A,猪只产生猪粪为2.0 kg·只-1·d-1,则 本研究中猪粪产生量约为1 164.4 t·a-1。集约化养猪 猪粪日产日清,采用干清粪工艺清理。猪粪人工清理 后,运到堆粪场进行堆肥,经过堆肥的高温腐化过程杀灭猪粪中的有害微生物及蛔虫卵等,堆肥处理后用 作附近林地的肥料[11]。 2.5.2 病死猪
本试验产生少量病死猪,每年约有32 头。应根据 HJ/T 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相 关要求,设置2 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采用混凝 土结构,深度大于2 m,直径2 m,井口加盖密封。本集 约化养猪安全填埋井共有40 m3,符合HJ/T 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填埋 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覆盖一层大于10 cm 的 熟石灰,井填满后,用粘土压实并封口。采取以上措施 后,产生的病死猪对环境影响不大。 2.5.3 沼渣
沼气池产生的沼渣量约为0.80 t·a-1,用泵将沼渣 通过排渣管排出,定期由专人将沼渣清出,运至堆粪 场进行堆肥,用作集约化养猪周边林地的肥料[12]。采 取以上措施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不大。 2.5.4 生活垃圾
该集约化养猪场有员工13 人,生活垃圾产生量 按每人1.0 kg·d-1计算,则集约化养猪产生的生活垃 圾约为4.75 t·a-1。生活垃圾比较少量,因此与猪粪一 起进行堆肥,对环境影响较小。 3 讨论
本研究中,依然采用了沼气工程处理粪污水,这 与张从[3]、史光华[4]、陶新等[5]的研究成果一致,其具有 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充分借鉴刘成果等[6]的环境影 响评价方法,进行了全面采用。另外,本研究通过环境 污染指标的监测,以及定量计算和半定量分析,对部 分污染较小且没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因素进行淡化 处理,如臭气的无组织排放、沼气的燃烧等,充分体现 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本研究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影响和固 体废物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将前人研究的成果 进行整合,针对集约化养猪场的各种污染情况进行 分析。同时,集约化养猪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整个养 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有效 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猪粪尿经过合理处置后,实 现了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符合清洁生产的 原则。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化养殖场应进行全面的环 境影响评价分析,充分利用除尘、净化、减震等装置, 合理采用硬化防渗、粪污水处理、干清粪等工艺,从而 减小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和固体废物的影 响,使其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
[1] | 戴益刚,胡晋. 湖北省农村养猪业的突出问题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1,(24):180-183.doi:10.3969/j.issn.0439-8114.2011.24.049. |
[2] | 冉春艳,齐振宏,王培成. 我国养猪业循环经济综述及评价[J].中国牧业通讯,2010,(20):32-33.doi:10.3969/j.issn.2095-2473.2010.20.014. |
[3] | 张从. 大中型猪场沼气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以湖北省武穴市吴文村猪场为例[J].农业环境保护,2002,(01):33-36.doi:10.3321/j.issn:1672-2043.2002.01.010. |
[4] | 史光华. 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1-138. |
[5] | 陶新,徐子伟,王峰. 发展养猪业循环经济实现养猪零污染[J].家畜生态学报,2007,(06):177-180.doi:10.3969/j.issn.1673-1182.2007.06.042. |
[6] | 刘成果,史光华. 畜禽场环境评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30-150. |
[7] | 张忠祥,钱易.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60-188. |
[8] | 米长虹,姜昆,张泽.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06):71-75.doi:10.3969/j.issn.1005-4944.2012.06.019. |
[9] | 冯妍,周红玲,张恒. 浅谈循环经济与畜禽粪便资源化对策[J].四川环境,2008,(03):89-92.doi:10.3969/j.issn.1001-3644.2008.03.022. |
[10] | 刘永霞,瞿丽雅. 贵州省畜禽养殖的污染状况及其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6,(06):140-142.doi:10.3969/j.issn.1001-3601.2006.06.049. |
[11] | 蒋太明,陶宇航,李渝. 贵州生猪产业发展中的循环模式探索与示范[J].贵州农业科学,2010,(07):150-153.doi:10.3969/j.issn.1001-3601.2010.07.044. |
[12] | 窦炳军,尚慧,潘斌. 养猪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农家科技,2011,(0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