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刘慧颖, 华利民, 张鑫
- LIU Huiying, HUA Limin, ZHANG Xin
- 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N2O排放的影响
- Effect of Different N Application Methods on Yield,N2O Emission of Maize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30(5): 76-80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31(6): 513-520
- http://dx.doi.org/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06-06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已居世界第二,且增 加速度较快,2005 年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4 年增加24%,人均排放量低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除 工业生产外,农业活动是最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 源,而N2O 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1],其对全球变 暖的贡献约占温室气体总贡献的5%~10%,农业土壤 N2O 排放量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46%[2]。随着全球 节能减排呼声的加大,我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迫 在眉睫。同时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2009 年玉米 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1.4%,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粮 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8%[3]。2011 年仅东北三省玉米种 植面积就达到了0.11 亿hm2,约占整个东北耕地面积的46%。因此,玉米增产稳产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 2012 年农业部实施东北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的 实际需求。然而,肥料是一把双刃剑,随着肥料的作用 被广大农民所认可,生产中肥料的投入也日℃增多, 近年来也出现了诸多不合理施肥引起对土壤、水体、 空气污染的报道。未来的玉米生产肩负着稳产和减排 的双重任务。因此,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玉 米稳产或增产前提下,筛选减少玉米田N2O 排放的切 实有效的施肥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09年起始,布置在辽宁凌海市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科技示范场,位于凌海市新庄子镇曹家村。 在试验年限内的该地区气候条件如下:2009 年年平 均气温9.2 ℃,较历年偏高0.3 ℃,上半年气温偏高,6 月份与历年持平,7—9 月偏高、10—12 月偏低;2009 年降雨量仅为261.9 mm,1—5 月降水量较历年多 37.7 mm,7—10 月较历年少191.5 mm,玉米季≥10 ℃ 积温3 378.8 ℃,较2004—2008年多79.5 ℃[4]。2010年 凌海全区平均气温8.3 ℃,较常年偏低0.6 ℃,冬季、 春季气温比常年偏低,夏季、秋季比常年偏高;全区平 均降水量为975.8 mm,较历年多4~5 成,是近10 年 同期降水量最多的一年。2011年全区平均气温8.7℃, 降水总量为446.9 mm。
供试土壤前茬为蔬菜,土壤类型为耕型壤质草甸 土,耕层土壤养分状况描述如表 1 所示。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 个处理,每个处 理3次重复,每一个小区面积为30.8 m2。处理如表 2 所示。
处理2为当地农民习惯施肥量;处理3 为“3414 试验”的理论建议施肥量;处理4 在减量施肥基础上 配合秸秆还田;处理5将尿素替换为包膜尿素形态。
处理2、处理3、处理4 于春季播种时施入氮肥总 量1/3,7月上旬追施氮肥总量2/3。2008—2010 年每 年11 月将处理4 玉米秸秆还田,还田量为7 500 kg· hm-2,平均携入N量为40 kg·hm-2。分别于2009年、2010 年、2011 年5月中旬播种,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 性施入。于每年10月中旬收获,生长周期145~150 d, 试验区田间管理同大田。玉米品种为金城29,一年一 熟制,种植密度为45 477 株·hm-2。尿素为辽宁华锦通 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含量为46.4%;磷肥为过 磷酸钙,秦皇岛抚宁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含P2O5 12%; 钾肥为硫酸钾,由盘锦恒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含K2O 50%;包膜尿素为山东金正大集团生产,含氮 35%。 1.3 采样及测定方法
土壤pH 值用电位法;全氮用凯氏法;全磷用氢 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全钾用氢氧化钠熔融-火 焰光度法;硝态氮、铵态氮用CaCl2浸提-流动分析仪 测定。
N2O气体采集测定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5, 6], 田间不锈钢采样箱(50 cm×50 cm×50 cm)外覆绝热材 料,观测中箱内温度变化<2 ℃。采样箱底座也为不锈 钢材质,埋入土壤20 cm,距离地表 10 cm以下的每个 侧壁上有9 个直径2 cm 的圆孔,底座顶端有深、宽均 为3 cm的水槽,注水后可保证底座与箱体密封。采样 气袋容积1 L,大连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生产。生育期 全程监测,于施肥、降雨、农事操作后连续采样1 周, 其余时间每周采样1 次。
2009 年试验将玉米植株种植于气体采样箱底座 中。随玉米生长而不断将箱体加高,采样过程对植株 有所破坏,测定数据受植株个体差异影响大,同时采 样难度加大也导致试验精度降低。2010 年和2011 年 将采样箱底座放置于垄间,每边中心位置外有一株玉 米植株。因此2009年与2010年、2011 年测定数值差 异较大,但不影响各处理间差异性。 1.4 计算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浙大DPS 7.05 版数据分析软件。 N2O 季节排放系数EF(%)=(施肥区N2O 季节排 放总量-不施肥区N2O 季节排放总量)/施氮量×100[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肥施入方式对玉米年际产量的影响
由表 3可知,定位试验第1 年的玉米产量明显高 于后2 年的玉米产量。2009 年除与不施氮处理差异 显著外,其他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产量最高的是缓 控释肥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增产16.5%,比产量次高 的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4.4%,秸秆还田配化肥处理 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产量相差甚微,居于第3 位;定 位试验第2 年的玉米产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明显 增强,产量最高的是秸秆还田配化肥处理,比不施氮 处理增产达21.6%,比产量次之的缓控释肥处理增产 3.89%,二者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8.95%、 4.87%。定位试验第3年的玉米产量各处理间差异显 著,产量最高的是缓控释肥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增产 22.29%,比产量次高的秸秆还田配化肥处理仅增产 0.28%,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产量居于第3 位,比不施氮 对照增产21.47%。缓控释肥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3 年平均产量较高,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由表 4 可知,2009 年N2O 季节排放总量明显高于2010 年、2011 年,而且各施肥处理间N2O 季节排 放总量无差异显著性,与不施氮对照之间存在差异显 著性,排放量最大的是秸秆还田处理,比不施氮对照 排放增加65%,由施肥引起的排放量与施肥量之间的 相关系数达到了0.99。2010 年和2011 年各处理间排 放规律相同,秸秆还田处理的排放量最大,农民传统 施肥处理次之,虽然缓控释肥处理与优化施肥处理施 氮肥量相同,但排放量却低于优化施肥处理,排放量 与施肥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4 和0.97, 而且各处理间存在差异显著性。3 年综合来看,年度 间N2O季节排放总量有明显差异,秸秆还田处理的年 均N2O 季节排放总量最大,习惯施肥处理年均N2O 季节排放总量高于其他2个减氮20%的处理,缓控释 肥料处理与优化施肥处理年均N2O 季节排放总量无 差异。3年平均N2O 季节排放总量与施肥量之间相关 系数达到了0.97。
综观3 年的排放系数(表 5),年际间规律变化差 异性很大。2009年排放系数最大的是缓控释肥处理, 其次是秸秆还田处理,N2O-N 季节排放系数与施肥量 的相关系数为-0.015;2010 年排放系数最高的是秸秆 还田处理,达到0.25%,缓控释肥处理最低,秸秆还田 处理N2O-N 季节排放系数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到极 显著,2010 年N2O-N 季节排放系数与施肥量的相关 系数为0.439;2011年仍然是秸秆还田处理N2O-N 季节排放系数最高,而缓控释肥处理最低,秸秆还田处 理N2O-N 季节排放系数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 2011 年排放系数与施肥量的相关系数为0.624。从3 年平均排放系数来看,秸秆还田处理N2O-N 季节排 放系数最大,而优化施肥处理、缓控释肥和农民习惯 施肥处理差异不大。
由于试验地前茬为蔬菜,施肥管理精细,土壤类 型为耕型壤质草甸土,土壤自身生产力高,土壤肥力 综合评级介于2 ~ 3级(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建 议养分评级标准),前期调研也显示当地农民习惯施 肥方式的产量通常在10 000 kg·hm-2以上。因此,第1 年试验表现高产,而且各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 著,充分说明了基础地力高的土壤玉米产量也高,高 肥力土壤使得施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与赵营等[8]、 高静等[9]在玉米上的试验研究结论一致。从产量差异 显著性来看,随着试验年限增加,不同处理间产量差 异显著性增强。缓控释肥处理与秸秆还田配化肥处理 产量居高,3 年平均比习惯施肥增产3.3 %和2.77 %。 与于淑芳等[10]、张秀芝等[11]利用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 缓控释肥在玉米产量上的表现相一致。
2009年N2O季节排放总量高于后2年,主要由于 植株干扰的作用,因为2009年采集气体样品不仅包 含土壤与大气间的N2O 交换量,而且包含植株生长过 程中N2O的排放,与陈冠雄等[12]研究结论一致。2010年 和2011 年则表现了玉米农田土壤与大气间的交换, 各处理间排放规律表现出了一致性,施氮处理排放量 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与王重阳等[13]和邱炜红等[14]的 研究结论相一致。3个年度间N2O季节排放总量有明 显差异[15],秸秆还田处理的年均N2O季节排放总量最 大,说明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 放[3, 16]。习惯施肥处理年均N2O 季节排放总量高于其 他2 个减氮20%的处理,说明施肥量影响着N2O 季 节排放总量[17, 18]。缓控释肥处理比优化施肥处理年均 N2O 季节排放总量微高,表明养分的缓慢释放导致 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加强,从而增加了N2O 排 放损失。
N2O 季节排放系数的基本意义是N2O-N 季节排 放量占肥料氮的比例[7]。2009 年N2O-N 季节排放系数 与施肥量的相关系数为-0.015,而2010 年及2011 年 逐渐增长为0.439 和0.624,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 N2O-N 季节排放系数与施肥量相关性加大。再次说明 2009 年度的排放受到了植株生长的影响,从而对施 肥量变化的响应受到了影响,与Sehy 等[19]研究的结 论相一致,即植株的存在增加了N2O-N 排放。可见, 不同施氮方式对N2O 季节排放系数的影响需要通过 多年定位来准确把握,其规律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减少化肥氮施入量20%,用缓控释尿素或者与秸 秆还田配合施用可提高玉米产量,而且二者间产量差 异不显著;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N2O 排放, 施肥量也影响着N2O 季节排放总量;随着试验年限的 增加,N2O-N 季节排放系数受施肥量的影响在逐年增 加。因此不同施氮方式对N2O 季节排放的影响需要通 过多年定位来准确把握。在研究农田N2O-N季节排放 的时候要适当考虑植株生长过程中N2O的排放。兼顾 产量和减排2 个因素,建议推广缓控释尿素的施用。
[1] | 叶欣,李俊,王迎红. 华北平-典型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06):1186-1191.doi:10.3321/j.issn:1672-2043.2005.06.029. |
[2] | 卢燕宇,黄耀,郑循华. 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系数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07):1299-1302. |
[3] | 蒙世协,刘春岩,郑循华.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晋南地区裸地土壤-大气间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交换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2,(04):504-514.doi:10.3878/j.issn.1006-9585.2012.11017. |
[4] | 梁涛,刘景利,胡丹. 2009年锦州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及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0,(29):16343-16346,16352.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0.29.103. |
[5] | Wang Y S,Wang Y H. Quick measurement of CH4,CO2 and N2O emis-sions from a short- plant ecosystem[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05):842-844. |
[6] | Yao Z S,Zheng X H,Xie B H. Tillage and crop residue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affects N-trace gas emissions during the non-rice season of a subtropical rice- wheat rotation[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2131-2140. |
[7] | IPCC.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 ories:Refer-ence manual[M].Paris:OECD,1997.1-140. |
[8] | 赵营,同延安,赵护兵.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02):30-33.doi:10.3969/j.issn.1673-6257.2006.02.008. |
[9] | 高静,马常宝,徐明岗. 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施肥和玉米产量的变化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06):28-32.doi:10.3969/j.issn.1673-6257.2009.06.006. |
[10] | 于淑芳,杨力,张民. 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09):1744-1749. |
[11] | 张秀芝,高洪军,彭畅. 等氮量投入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2,(06):123-127.doi:10.3969/j.issn.1005-0906.2012.06.025. |
[12] | 陈冠雄,徐慧,张颖. 植物-大气N2O的一个潜在排放源[J].第四纪研究,2003,(05):504-511.doi:10.3321/j.issn:1001-7410.2003.05.005. |
[13] | 王重阳,郑靖,顾江新. 下辽河平-几种旱作农田N2O排放通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03):657-663.doi:10.3321/j.issn:1672-2043.2006.03.023. |
[14] | 邱炜红,刘金山,胡承孝. 不同施氮水平对菜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11):2238-2243. |
[15] | 郑建初,张岳芳,陈留根. 稻麦轮作系统冬小麦农田耕作措施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19):6138-6146.doi:10.5846/stxb201109011283. |
[16] | 王丽媛,孙洁梅,徐荣. 植物残体施用对土壤排放N2O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1报,2006,(03):26-30.doi:10.3969/j.issn.1007-8614.2006.03.008. |
[17] | 于亚军,王小国,朱波. 紫色土菜地生态系统土壤N2O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2,(06):1830-1838.doi:10.5846/stxb201102010156. |
[18] | 张仲新,李玉娥,华珞. 不同施肥量对设施菜地N2O排放通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05):269-275.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0.05.046. |
[19] | Sehy U,Ruser R,Munch J C. Nitrous oxide fluxes from maize fields:re-lationship to yield,site-specific fertilization,and soil conditions[J].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2003,(1/3):97-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