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张国云, 郭晋, 王定忠, 毕生斌, 周新惟, 马柱芳
- ZHANG Guoyun, GUO Jin, WANG Dingzhong, BI Shengbin, ZHOU Xinwei, MA Zhufang
- 滇西陇川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 Cultivated Land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Analysis and E valuation in Longch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30(5): 31-35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31(6): 513-520
- http://dx.doi.org/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04-29
2 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站 云南 昆明 650034;
3. 云南陇川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云南 陇川 678401
2. Yunna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onitoring Center,Kunming,650034,China;
3. Soil and Fertilizer Workstation of Longchuan Coun ty,Longchuan,678401,China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是土壤特征的 综合反映,也是揭示土壤条件最敏感的指标[1],而且能 体现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2]。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 繁,城市、工业、交通、采矿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 壤承接着各类垃圾、废气和废水的污染[3-4],同时农业自 身产生的面源污染也在逐年加剧[5-6],导致我国的耕地 质量急剧下降,不仅影响到农产品产量,而且影响了 农产品质量,通过食物链进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7-10]。 土壤养分是耕地地力的重要指标,土壤重金属是土壤 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提高土壤肥力,降低重金属污 染,保护耕地质量刻不容缓[11]。
陇川县地处云南西部,德宏州西南部,西与缅甸 毗邻,整个地形为“三山两坝一河谷”,属南亚热带季 风气候,具有四季不明、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 丰富、雨量充沛、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农 业人口14.03 万人,占总人口的80.63%,是以景颇族、 傣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县。森林覆盖率50.1%,现有 耕地面积26 418.2 hm2。以种植业为主,工业极不发 达,全县工业仅有制糖和水电。本文通过对全县耕地 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既有利于 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供 保障,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根据当地基本情况(表1),按行政区域划分9 个采样区,各采样区按土壤类型划分若干采样单元,网 格法布设取样点位和点数,网格间距1.3 km,采样密 度约1.8个·km-2,GPS 精确定位(图1)。2011年10— 11 月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按随机、均等的原则,采集 表层(0~20 cm)(多年生作物采集0~60 cm)多点混合 样,用四分法留1 kg,用塑料袋装好,做好标记和原始 记录,带回检测室,总计获取有效样本146 个。土样风 干后,磨细过筛处理,分别过0.85、0.25、0.15 mm 筛, 各制备土样100 g供检测分析pH 值、土壤养分及重 金属。
![]() |
图1 研究区示意图及土样分布图 |
参照NY/T 395—2000 标准,土壤经硫酸-硝酸- 高锰酸钾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AFS-230 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汞;土壤经硫酸-硝酸-高氯酸消解,原 子荧光光度法(AFS-230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土 壤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参照GB/T 17141—1997 标准,火焰光度法(PE-1100B 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计)测定铅、镉、铜;参照NY/T 395—2000 标 准,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721 分光光度计)测定铬; 参照NY/T 395—2000,玻璃电极法(Orion-210 酸度 计)测定土壤pH值(土水比1:2.5)[12]。
土壤养分检测按《土壤分析技术规范》[13]进行, 参照NY/T 1121.2—2006 标准,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 测定有机质;参照GB 7173—87 标准,半微量凯氏法 (QSY-21D 凯氏定氮仪)测定全氮;参照GB 12297— 90 标准,钼锑抗比色法(721 分光光度计)测定速效 磷;参照NY/T 889—2004 标准,火焰光度法(TAS- 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速效钾。 1.3 评价指标
因研究区工矿企业少,自然条件优越,参照国家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4]、《土壤环境质量监 测技术规范》[12],以限值较高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 术条件》[15]为依据进行分析评价,土壤肥力选取有机 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作为评价因子(表 2), 选取6 种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铬、铜总量作为土 壤环境质量评价因子(表 3)。土壤酸碱性评价,土壤 pH>8.5 为碱性,7.5<pH≤8.5 为微碱,6.5<pH≤7.5 为 中性,5.5<pH≤6.5 为微酸,4.5<pH≤5.5 为酸性, pH≤4.5 为极酸[12, 13, 14, 15, 16]。
1.4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肥力评价采用标准对比法,土壤重金属污染 评价采用常用的污染指数法评价模型包括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12, 17, 18, 19]。在评价中, 以单因子污染指数为主,综合污染指数为辅。当Pi<1 时,即未超标;当Pi >1 时,表示土壤受到污染;Pi 越大 污染程度越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Pi=Ci/Si
式中: Pi为土壤中污染物i的单因子污染指数;Ci为 土壤中污染物i的实测值;Si为土壤中污染物i的评 价标准;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
采用Excel 2003 和DPS 7.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总体分布状况
各营养元素变异系数比较(表 5),速效磷>全氮> 速效钾>有机质>pH 值,pH 值变异系数小于10%,为 弱变异性,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异系数在 10%~100%之间,为中等变异性[20],表明受人类生产活 动干扰较大[21]。各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表 5),砷>汞>镉>铬>铜>铅,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为中 等变异性[20],说明分布差异较大,一方面是土壤背景 值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受外源的影响[21, 22, 23, 24]。用Pearson 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 值与铬、铜及铅与 砷、铜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铅与汞、铬呈显著负相 关,砷与铬、铜及铜与铬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 与全氮、速效钾及全氮与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 关,速效钾与速效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各样本土壤养分(表 6),达到优良级的样本比例 速效磷>有机质>全氮>速效钾,达到中等级的样本比 例速效钾>有机质>速效磷>全氮,达到较差级的样本比例全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陇川县耕地土壤 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有64.17%、59.34%、 75.33%、71.66%样本代表的耕地面积为中等以上,达 到生产绿色食品土壤肥力要求;分别有35.83%的面 积有机质不足,40.66%的样本代表的耕地面积全氮不 足,分别有28.34%、24.67%的样本代表的耕地面积速 效钾、速效磷不足。
陇川县耕地土壤总体偏酸,pH 值平均值为 5.05,76.33%面积为酸性,9.17%面积为极酸;各采样 区有机质含量比较,陇把镇、景罕镇、护国乡、城子镇、 勐约乡为优良,章凤镇为较差,王子树乡、清平乡、户 撒乡为中等;全氮含量陇把镇、景罕镇、护国乡、勐约 乡为优良,清平乡为中等,王子树乡、城子镇、户撒乡、 章凤镇为较差;速效磷含量勐约乡为中等,其余采样 区均为优良;速效钾含量景罕镇、勐约乡为优良,其余 采样区均为中等。研究区各养分平均值,有机质、全 氮、速效磷为优良,速效钾为中等。 2.3 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价
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表 7),铅>镉>铬> 汞>铜>砷,铅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达到警戒级尚清 洁。各采样区铅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达到警戒级, 陇把镇铬、护国乡镉单因子指数达到警戒级,其余各采样区各元素清洁安全。
各样本重金属污染评价(表 8),砷、铬、铜单因子 污染指数分别有1.35%、17.57%、2.03%样本为二级, 达到警戒级,说明土壤尚清洁;铅、汞单因子污染指数 20.27%、4.73%样本为三级,达轻污染级,表明土壤样 本代表的面积受到铅、汞轻度污染,不能生产绿色食 品;镉单因子污染指数2.03%样本为三级,达轻污染 级,1.35%样本为四级,达中度污染,土壤样本所代表 的区域均不能生产绿色食品。Nemero 综合污染指数 4.79%样本为三级,达到轻度污染级。各超标元素分 布区域,铅分布于整个研究区,镉主要分布在勐约乡 采样区,汞主要分布在户撒乡采样区。
根据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分析,陇川县耕地土壤 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来源:一是农业活动增强,复种 指数提高,农药、化肥、农膜、有机肥大量投入,养殖产 生的粪便、污水利用,致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二是 居民生活废水、垃圾污染;三是企业商业活动产生的 “三废”[4, 25];四是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的差异,导致土 壤重金属分布高度不均匀,空间变异性大,部分区域 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较高[21]。 3 结论
(1)陇川县耕地土壤以酸性为主,9.17%的土壤极 酸(pH≤4.5);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土 壤肥力要求为评价标准,对各营养元素评价,有机质、 全氮、速效磷为优良,速效钾为中等,有机质、全氮、速 效磷、速效钾分别有64.17%、59.34%、75.33%、71.66% 的样本代表的耕地面积达到生产绿色食品土壤肥力 要求,分别有35.83%、40.66%、24.67%、28.34%的样本 代表的耕地面积土壤肥力不足,需加强培肥地力。
(2)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土壤 环境质量标准要求,采用指数法对陇川县耕地土壤重 金属评价,结果表明,铅、镉、汞是污染的主要因子,单 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分别有20.27%、2.03%、4.73%样 本所代表的面积分别受到铅、镉、汞的轻度污染,有 1.35%样本代表的耕地面积受到镉中度污染,土壤样 本所代表的区域不能作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Nemero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4.79%样本所代表的面积达到轻 度污染级。
[1] | 赵其国,孙波,张桃林.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玉.土壤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J].土壤,1997,(03):113-120. |
[2] | 胡金明,刘兴土. 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J].地理科学,1999,(05):417-421.doi:10.3969/j.issn.1000-0690.1999.05.006. |
[3] | 房世波,潘剑君,成杰民. 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J].生态与环境学报,2002,(04):339-342.doi:10.3969/j.issn.1674-5906.2002.04.003. |
[4] | Kabaya-pendias A,Henryk P. Trace elements in soils and plants[M].New York:CRC Press,2000. |
[5] | 范美蓉,罗琳,周凤霞. 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2):88-91.doi:10.3969/j.issn.1005-4944.2008.02.027. |
[6] | 李渝,罗龙皂,蒋太明. 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04):11-14. |
[7] | 朱婷婷. 农村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保障机制现状与完善[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05):12-14. |
[8] | 钟来元,郭良珍. 不同利用方式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1,(12):12-14.doi:10.3969/j.issn.1674-5906.2011.12.026. |
[9] | 朱永官,陈保冬,林爱军.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的若干思考[J].环境科学学报,2005,(12):1575-1579.doi:10.3321/j.issn:0253-2468.2005.12.001. |
[10] | Hu K L,Zhang F R,Li H. Spatial patterns of soil heavy metals in urban-rural transition zone of Beijing[J].PEDOSPHERE,2006,(06):690-698. |
[11] | 许学宏,纪从亮. 江苏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J].农村生态环境,2005,(01):1934-1939.doi:10.3969/j.issn.1673-4831.2005.01.008. |
[12] |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S]. |
[13]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
[14]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
[15]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S]. |
[16] | 王树会,邵岩,邓云龙. 云南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特征及在生产上的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5):690-693.doi:10.3969/j.issn.1004-390X.2005.05.020. |
[17] | 赵秀峰,王强盛,石宁宁. 石化园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0,(01):133-141. |
[18] | 张一修,王济,张浩. 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1,(01):169-174.doi:10.3969/j.issn.1674-5906.2011.01.030. |
[19] | 马成玲,周健民,王火焰.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J].生态与环境学报,2006,(01):48-53.doi:10.3969/j.issn.1673-4831.2006.01.011. |
[20] | 肖艳霞,黄海棠,许自成. 豫中烟区土壤因子分布状况及对烤烟糖碱比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03):43-47.doi:10.3969/j.issn.1673-6257.2012.03.010. |
[21] | 唐国祥,屈明,汪璇. 西南丘陵山区植烟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污染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2012,(专刊):119-125. |
[22] | 陈丹青,谢志宜. 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02):88-92.doi:10.3969/j.issn.1005-4944.2012.02.025. |
[23] | 肖思思,黄贤金,彭补拙. 经济发达县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05):674-679.doi:10.3969/j.issn.1004-8227.2007.05.024. |
[24] | 丛艳静,邢世和,罗文光. 基于GIS技术的荔城平原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风险评估[J].福建农业学报,2007,(03):302-307.doi:10.3969/j.issn.1008-0384.2007.03.018. |
[25] | 李瑞平,郝英华,李光德. 泰安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10):2012-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