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斌, 赵春江
- LI Bin, ZHAO Chunjiang
- 我国当前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及检测技术分析
-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Soil at Farmland an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Analysis in China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30(5): 1-7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31(6): 513-520
- http://dx.doi.org/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05-05-088
农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 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本源所在,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产地土壤保护是保障粮食与食 品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 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的要求[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工 业源、生活源污染物及农用化学品等通过不同形式进 入土壤、大气等农产品产地环境,影响农产品及其加 工食品的质量,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类健康产生 着不良影响。从农产品源头出发,实现农产品产地环 境的监测和污染防治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重要的 战略意义。在众多的农产品产地环境参数中,土壤重 金属的污染日趋严重,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亟待解决的 突出问题之一。
土壤重金属是指比重(相对密度)大于5 的金属 元素或其化合物。这些重金属主要指汞(Hg)、镉 (Cd)、铅(Pb)、铬(Cr)、铜(Cu)、锌(Zn)、镍(Ni)和类 金属砷(As)等[2, 3]。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工业“三废” 的排放、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农业生产中的污水灌 溉、农用化学药品的不合理使用等,都可能导致有害 重金属元素直接或间接进入农产品产地土壤[3, 4, 5]。 2 当前我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
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 染。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 约1.5 万t、Cu 340 万t、Pb 500 万t、Mn 1 500 万t、Ni 100 万t,这些 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水等以不同形式最终进入到土壤 中,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2, 3]。当前中国的土壤重金属 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农产品产地环境点源、面源 污染扩大,防治形势十分严峻。2000 年对30 万hm2 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进行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其中 3.6万hm2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大多数 城市近郊土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多个地方粮 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已 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近年来,国内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而直接或间接 导致的人体重金属污染事件频频出现,屡见不鲜。以 2009 年为例,根据环境保护部的统计,我国发生了12 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共导致4 035 人血铅超标、182 人 镉超标,同年,全国共发生32起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群体性事件[6],仅仅湘江就发生2 起重金属污染事件。 6 月15 日,湖南娄底双峰县某公司违法转移含铬废 渣引起重金属铬污染事件[7];7 月3 日,浏阳爆发某化 工厂引起的恶性镉污染事件[8, 9]。
2010 年10 月7 日召开的“第九届亚太烟草和健 康大会”上,一项名为《中国销售的香烟:设计、烟度排 放与重金属》的研究报告在中国引发了强烈反响[10]。报 告中指出13 个中国品牌国产香烟中铅、砷、镉等重金 属成分含量严重超标,其含量与加拿大产香烟相比, 最高达3 倍以上。中国的烟民有3.5 亿名之多,此次 事件成为烟草界的“三聚氰胺事件”。据专家称,香烟 中的重金属可能来自受污染的土壤。
2011 年1 月7 日报道称[11],“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偏爱的示范基地之一———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 地湖南省湘潭县,稻田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水系 破坏、水域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等,造成水田无 法耕作,粮食产量下降,农民减收”,有些水田近一半 的面积绝收。无奈下,当地农民只得将收获的受污染 谷子、镉米卖给粮食收购站,然后自己再去购买外地 来的商品粮食用。据专家分析,粮食的重金属超标问 题,主要来自附近的矿区开发造成的水土系统破坏。
2011 年2 月14 日报道[12],重金属镉正通过污染 土壤侵入稻米;学者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 10%的大米镉超标,中国年产稻米近2 亿t ,10%即2000 万t。对于65%以上人口以水稻为主食的中国来说, 重金属污染问题显得尤为严峻。2002年,农业部稻米 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 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 属是铅,超标率达28.4%;其次是镉,超标率达 10.3%。
2011 年8 月31 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3], 云南陆良县铬渣污染事件受到关注,云南省曲靖市陆 良化工公司140 余车(约5 222 t)非法倾倒的铬渣造 成70 余头牲畜死亡、约4 万m3水遭受剧毒污染。在 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置上,水处理技术相对简单,也容 易用环境质量标准来评估。但对污染的土壤处理很 难,因为重金属渗入和渗出多少是相对比较长的过 程,修复很难。应对措施应该第一步控制较大风险,第 二步对周边场地、土壤、水塘底泥做长期监测。
2011 年10 月11 日,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在 “第九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开幕式上透露[14],当 前我国土地污染十分严重,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重 金属污染土地已超过0.2 亿hm2,占我国耕地的1/6, 每年有1 200 万t 粮食被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达 200 亿元,而广东耕地中仅11%的土壤是好的,89% 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已 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美国大约有超过27 万个农场受 到重金属污染威胁,美国政府也正在想办法检测和修 复处理[14]。
重金属污染事件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 年2月19日报道,《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 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未来5 年政府计划投入750 亿元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15]。
从近些年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金属污染事件来 看,当前重金属污染问题形势已十分严峻,随之带来 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在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 物流通链中,如何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在农产品产地 源头进行重金属含量的快速、高效检测,开展调查研 究,应该成为当前解决重金属污染的首要问题。检测 工作的开展需要先进检测手段的有效支撑,这就要求 检测技术在检测精度、可操作性、检测效率、检测成本 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以下将对我国目前土壤 重金属含量主要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加以比较,指出 检测手段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3 现有主要重金属含量检测支撑技术
目前重金属的定量分析和检测方法主要有光谱 法、电化学方法以及新型检测技术等。光谱法是比较传 统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X 荧光光谱法(XRF)、电 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等。日本和欧盟国家部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 子质谱法(ICP-MS)进行标准检测,但对国内用户而 言,仪器成本过高,很难推广。也有部分采用X 荧光 光谱(XRF)分析,优点是无损检测,可直接分析成品, 但检测精度和重复性不好。电化学检测方法是目前比 较流行的检测方法,包括极谱法、电位分析法、伏安法 等,检测速度较快,精度较高,但在其他离子的抗干扰 测量方面有待提高。另外,一些比较新的检测技术,如 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和太赫兹光谱 法等,相关学者也展开了探索研究。
在《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16] 中,国家规定了用于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的标准方法 (见表 1),该方法主要是采用强酸消解后,运用光谱 法进行重金属含量的定性定量检测。
光谱法是比较传统的检测方法,它能以较高灵敏 度对样品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进行有效分析,但大多 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分析方法成本高。样品前处理过 程中需要经过消解,操作复杂,分析时间长,很难用于 土壤重金属的现场快速检测。光谱法较为成熟,这里 只对其原理及优、缺点作简单介绍。 3.1.1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 可见光范围的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 量被测元素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17, 18]。具有检出限 低(可达滋g·cm-3级)、准确度高(相对误差小于1%)、 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缺点主要 表现在:不能多元素同时分析,测定元素不同时必须 更换光源灯;而且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较窄,在 低含量样品测定任务中,测量精度下降。如何进一步 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降低干扰,是今后原子吸收光谱分 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3.1.2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ES)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 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 量分析的方法[19, 20]。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 光源的激发作用下,样品中每种元素都发射自己的特 征光谱,根据特征光谱的谱线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优 点是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 的多种元素。缺点是成套仪器设备昂贵,被测元素含 量较大时,准确度较差。在经典分析中,影响谱线强度 的因素较多,尤其是试样组分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 对标准参比的组分要求较高。 3.1.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可以产生稳定的光源,是目前应用最为 广泛的AES光源之一[21, 22, 23]。相较于其他方法,ICP- AES 分析速度快,干扰低,可同时读出多种元素的特征光 谱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的缺点是设备较为 昂贵,操作费用也高。 3.1.4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FS)[ 24-26]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AES)和原子吸收 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原子蒸汽吸收一定 波长的光辐射后被激发,随之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辐 射,即为原子荧光,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荧光辐射强 度与分析物的原子浓度成正比,根据荧光波长分布可 进行定性分析。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 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的同时测定。但许多物质, 包括金属在内,本身不会产生荧光,需要加入某种试 剂才能达到荧光分析的目的,所以其应用范围不够广 泛。 3.1.5 质谱法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是用电场和磁场 将运动的离子按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 离子准确质量即可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27, 28]。20 世 纪80 年代痕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的一项重要进展就 是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应用。ICP-MS检测限 低,分析精度高,速度快,干扰少,可同时测定多种元 素并获得精确的同位素信息。但仪器造价高,预处理 过程繁琐,仪器自动化实现比较困难。 3.1.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UV)检测原理是:显色剂通常为有机化 合物,通过特殊化学键,与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生成 有色分子团,溶液颜色深浅与浓度成正比[29, 30]。在特定 波长下,通过比色检测。大多数有机显色剂本身为有 色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稳定 的螯合物。分光光度分析有2 种,一种是利用物质本 身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进行测定;另一种是生成有 色化合物,即“显色”,然后测定。虽然不少无机离子在 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但因一般强度较弱,所以直 接用于定量分析的较少。加入显色剂使待测物质转化 为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来进行光度测 定,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手段。该方法具有较 好的重金属检测应用前景。 3.1.7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XRF)是利用样品对X 射线的吸收随样品中的成 分及其多少变化而变化来定性、定量测定组成成分的 方法[31]。具有分析速度快、样品前处理简单、可分析元 素种类广、光谱干扰少、样品测定时的非破坏性等特 点。它可用于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定,其检出限 可达10-6数量级。多通道分析设备可在几分钟之内同 时测出20 多种元素的含量,但X 射线的使用会给操 作者和样品带来电离辐射危险。 3.1.8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是利用高功率脉冲激光聚焦到待 测样表面激发等离子体,通过直接观察等离子体中的 原子或离子光谱来实现对样品中元素的分析[32, 33]。与目 前常见的X-ray、AAS、ICP-AES 等检测手段相比,其 优势在于无须对样品预先处理,可对多种成分并行快 速分析,实现对微量污染物无接触在线探测,是一种 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元素分析技术。 3.2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在溶液中和电极上的 电化学性质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的测量 信号是电量、电位、电流、电导等电信号,不需信号转 化就能直接记录。其仪器装置比光分析、核化分析仪 器装置小而且简单,便于连续分析,易于实现自动化。 电化学方法应用于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分析目前已有 相关报道[34],但将其应用在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中还 面临着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从1976年电化学溶出 分析法开始用于环境、临床样品的痕量检测,具有较 好的灵敏度[35];Baumbach[36]于1981年将丝网印刷技术 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制作过程;Wang 等[37]于1992 年采用汞膜修饰丝网印刷电极,在水环境中对重金属 离子进行检测。由于汞本身就是一种危害很大的重金 属成分,Kadara 等[38]在2005 年提出采用氧化铋修饰 丝网印刷电极进行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浙江大学平剑 锋等[39]利用铋膜制作丝网印刷电极进行了水中的铅 和镉检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检测结果。电化学分析 法在进行土壤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 研究潜力,但是土壤体系复杂,检测时采用普通浆料 的电极极易受到诸如表面活性剂、有机物、大分子颗 粒等污染物的影响,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电化 学传感器有待于进一步研发。 3.3 新型检测技术
近年来,一些结合生物学的检测方法也被应用于 重金属的检测研究中,这些新的检测方法还在深入研 究中。 3.3.1 生物传感器法
其工作原理是金属离子与固定在电极材料上的 特异性蛋白结合后,使蛋白构象发生变化,通过灵敏 的电容信号传感器定量检测这种变化。近年来,人们 不断开发多种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水溶液中的毒性 化合物(包括重金属络合物),如特异性蛋白生物传感器[40]等。生物传感器寿命主要取决于生物活性,受环境、 时间限制较大,一般寿命很短,制约了其应用和发展。 3.3.2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重金属离子与形成酶活性中心的甲 琉基或琉基结合后,改变其结构、性质,引起酶的活力 下降,从而使显色剂的颜色、电导率和吸光度等发生 变化,然后借助光电信号放大、显示,建立重金属浓度 与酶系统变化对应数学关系。该方法可用于环境、食 品、水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定性检测。柳畅先等[41]和周 焕英等[42]通过镉离子对醇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检测Cd2+, 检出限为2.00 μg·L-1,可应用于蔬菜中Cd2+的分析, 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探索。酶抑制法具有方便、快速、 经济等优点,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但是它的灵敏度 和准确性低于传统检测技术。 3.3.3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的 分析方法,用免疫分析法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分析,首先 必须进行2方面的工作:第一是选用合适的络合物与 金属离子结合,使其获得一定空间结构,从而产生反应 原性;第二是将结合了金属离子的化合物连接到载体 蛋白上,产生免疫原性,其中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 物的选择是能否制备出特异性抗体的关键。Johnson[43] 和Darwish 等[44]应用该方法实现了对Cd2+离子的有效 检测。筛选特异性好的新型螯合剂、单克隆抗体将是 今后的发展方向。免疫分析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 选择性强,在重金属快速检测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3.3.4 太赫兹光谱法
太赫兹光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前沿 科技,它可用来探测分子间或分子内部介于氢键和微 弱的内部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之间的激励带来的 振动引起的能量吸收特性,对重金属络合物的分子振 动特性有一定的探测作用。本文作者于2010 年在美 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公派留学期间,开展了太赫兹 光谱技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问题的初步研究, 通过设计大量的实验,获取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初步 探索到土壤样品主要重金属含量与对应的太赫兹吸 收谱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得出利用太赫兹光谱 技术进行土壤主要重金属含量检测具有可行性的结 论,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45, 46]。 4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对现有重金属定性、定量分析支撑技术 的综述可以得出,光谱法虽然能以较高灵敏度对各种 环境样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有效分析,但考虑大多 需要大型昂贵仪器、分析方法成本高、样品需要经过 消解、分析时间长、安全因素等,制约着该方法用于农 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的普及应用;电化学方 法在痕量元素检测中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但在目前 的重金属检测中,存在离子干扰性等问题,再加上土 壤样品前处理中,需要进行土样消解,强酸等的使用 可能带来土壤的二次污染;新型检测技术表现出较好 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技术比较新,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比较困难,太赫兹设备目前仍较昂贵,需要生物、光学 等学科交叉支撑,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概括来讲,目前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主要问题归纳 如下: 4.1 操作安全及二次污染问题
光谱法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X 射线,由于X 射 线有较强的电离特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在操作 前,使用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检测时需要进行一 定的安全考虑;另外,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大部分是 与土壤成分络合在一起,如用化学分析方法等进行痕 量检测,需要首先对测试样品进行微波消解预处理, 将重金属元素变成游离态,然后进行检测,在这一过 程中,需要对测试样品进行强酸、强碱的消解,在农产 品产地土壤的重金属检测中,会带来二次污染问题。 4.2 设备成本问题
实验室内进行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检测,一般 依赖于大型的精密仪器。这些仪器价格昂贵,限制了 他们应用于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农业应用;现有 的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器的价格一般也在30 万人民 币左右,成本仍然较高,很难推广普及应用。 4.3 检测限问题
实验室内的大型检测仪器设备,例如重金属元素 的国家标准方法,检测限较低,但是样品前处理步骤 复杂,设备价格昂贵;市场上出现的便携式重金属检 测仪器,其检测限能够满足如铅、铜、镍等重金属的检 测要求,但是对于镉等检测限非常低的污染较为严重 的重金属元素,无法达到检测限,不能满足实际检测 应用需求。 4.4 检测效率问题
常规的土壤重金属检测前处理仍沿用传统方法, 需要长时间的干燥、消解等复杂步骤,采用人工操作, 重复性工作多,效率很低,时效性差,严重制约了其推 广应用,国内土壤样品自动化处理技术及装备几乎处于空白,急需研制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土壤前处理平台 及筛选提取浸提液的智能装备。 5 结论
当前我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形势 严峻,危及食品安全。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传统、新型检 测手段和技术特点的论述,指出现有检测手段存在的 主要突出问题,也是当前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亟待解决 的问题。针对当前的重金属污染形势,在现有技术基 础之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和提高,探索先进、高效、适 用的土壤主要重金属含量检测方法,用于支撑当前我 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需求,是解决当前 污染问题的首要问题和重要途径,值得不断推进。本 文为今后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中土壤重金属参数获 取技术和低成本快速检测装备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提 供参考。
[1] |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8160721.html,2008. |
[2] | 吕彩云. 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10):887-890.doi:10.3969/j.issn.1005-8141.2008.10.009. |
[3] | 廖国礼,吴超. 资源开发环境重金属污染与控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
[4] | 滕葳,柳琪,李倩. 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的危害与风险评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
[5] | 郑国璋.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
[6] | 网易新闻中心. 中国“重金属污染”去年致4035人血铅超标[EB/OL].http://news.163.com/10/0125/19/5TT9RS7R000120GU.html,2010. |
[7] | 新华网. 湖南妥善处置一起违法转移含铬废渣事件[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07/16/content_11717797.htm,2009. |
[8] | 新华网. 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08/02/content_11810988.htm,2009. |
[9] | 新华网. 重金属污染催生癌症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9-07/26/content_11773848_5.htm,2009. |
[10] | 新华网. 研究称13个国产品牌香烟重金属超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0/09/c_12638957.htm,2010. |
[11] | 网易新闻中心. 中国商品粮基地受重金属污染超标产品流入市场[EB/OL].http://discover.news.163.com/11/0107/09/6PPMMGE0000125 LI.html,2011. |
[12] | 新浪新闻. 调查显示我国约10%大米镉超标可引起骨痛病[EB/OL].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2-14/085521950212.shtml,2011. |
[13] | 新浪网. 云南曲靖通报非法倾倒剧毒废料致污染事件[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3/230422986086.shtml,2011. |
[14] | 人民网. 罗锡文院士:全国3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威胁[EB/OL][EB/O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5860531.html,2011. |
[15] | 中央政府网. 十二五我国将以“地毯式”排查严惩重金属环境污染[EB/OL]..http://www.gov.cn/jrzg/2011-02/18/content_1806028.htm,2011. |
[16] | 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
[17] | Felipe-Sotelo M,Andrade J M,Carlosena A. Temporal characterization of river waters in urban and semi-urban areas using physic-chemical parameters and chemo metric methods[J].Analytical Chemistry,2007,(01):128-137. |
[18] | Soares M E,Pereira J A,Bastos M L. Chromium speciation analysis in bread sampl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0,(02):1366-1370. |
[19] | Zhu Z L,Chan Y,Ray S J. Microplasma source based on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by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J].Analytical Chemistry,2008,(22):8622-8627. |
[20] | Rust J A,Nobrega J A,Calloway C P. Fraunhofer effect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J].Analytical Chemistry,2005,(04):1060-1067. |
[21] | Stipdonk M J van,English R D. SIMS of organic anions adsorbed onto an aminoethanethiol self -assembled monolayer:an approach for enhanced secondary ion emission[J].Analytical Chemistry,2000,(11):2618-2626. |
[22] | Maestre S E,Mora J. A system for the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the nonvolatile organic carb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and inorganic carbon in water samples throug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J].Analytical Chemistry,2003,(01):111-117. |
[23] | Tangen G,Wickstrom T. Fractio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luminum and iron in soil water samples using SPE cartridges and ICP-A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24):5421-5425. |
[24] | Yu L P. Cloud point extraction preconcentration prior to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cold vapor generation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for speciation analysis of mercury in fish sampl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5,(25):9656-9662. |
[25] | Shade C W,Hudson R J M. Determination of MeHg in environmental sample matrices using Hg-thiourea complex ion chromatography with on-line cold vapor generation and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ic detection[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3):4974-4982. |
[26] | Yan X P,Yin X B,Jiang D Q. Speciation of mercury by hydrostatically modified electro osmotic flow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oupled with volatile species generation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J].Analytical Chemistry,2003,(07):1726-1732. |
[27] | Cottingham K. Hybrid vigor for mass spectrometers[J].Analytical Chemistry,2003,(13):315-319. |
[28] | Xie Y M,SChubothe K M,Lebrilla C B. Infrared laser isolation of ions in 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ry[J].Analytical Chemistry,2003,(01):160-164. |
[29] | 杨一刚.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17-218.doi:10.3969/j.issn.1005-6033.2008.31.123. |
[30] | 赵庆龄,路文如.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06):105-111.doi:10.3969/j.issn.1003-6504.2010.06.024. |
[31] | 翟慧泉,金星龙,岳俊杰. 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08):1995-1998.doi:10.3969/j.issn.0439-8114.2010.08.064. |
[32] | 赵广英,沈颐涵. SPCE-微型DPSA-1仪同步快速检测蔬菜中的铅、镉、铜[J].化学通报,2010,(05):447-454. |
[33] | 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 仪器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34] | 徐继刚,王雷,肖海洋. 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导刊,2010,(05):10-13.doi:10.3969/j.issn.1673-9655.2010.05.029. |
[35] | 约瑟夫·王. 分析电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
[36] | Baumbach P L. Eletrochemical sensor construction[P].UK Patent,2073891. |
[37] | Wang J,Tian B M. Screen-printed stripping electrodes for decentral-ized testing of trace lead[J].Analytical Chemistry,1992.1706-1709. |
[38] | Kadara R O,Tothill L E. Resolving the copper interference effect on the stripping chronopotentiometric response of lead(II)obtained atbismuth film screen- printed electrode[J].TALANTA,2005.1089-1093. |
[39] | 平建峰,刘杰,于晶. 铅镉在铋修饰的厚膜碳浆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J].传感技术学报,2008.1974-1976. |
[40] | Malitetac,Guascitomr. Heavy metal determination by biosensors based on enzyme immobilized by electropolymerisation[J].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2005,(08):1643-1647. |
[41] | 柳畅先,梁曦,何进星. 酶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镉[J].化学通报,2008,(05):398-400. |
[42] | 周焕英,邹峰. 水中铜的酶抑制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研究[J].冶金分析,2007,(09):22-24.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7.09.005. |
[43] | Johnson D K. A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for cadmium[J].Analytica Chimica Acta,1999.161-172. |
[44] | Darwish I A,Blake D A. One-step competitive immunoassay for cadmi-um ion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J].Analytical Chemistry,2001.1889-1895. |
[45] | Li B,Wang M H,Cao W. Research on heavy metal ions detection in soil with terahertz time- domain spectroscopy[J].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electronic Detection and Imaging,2011.66. |
[46] | Li B,Wang M H,Wang N. Preliminary study on heavy metal detection in soil using terahertz time- domain spectroscopy[A].2011.3263-3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