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秸秆覆盖轮耕对土壤C、N、P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Effects on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ycling Functional Genes under Straw Mulching and Returning to Soil
投稿时间:2023-03-23  修订日期:2023-05-24
DOI:
中文关键词: 秸秆还田、基因芯片、土壤元素循环、微生物功能、耕作
英文关键词: Straw returning  Gene chip  Soil element recycling  Microbial function and tillage
基金项目: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水资源管理方案之促进黑土区水资源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CPR/21/401)、黑土坡耕地有机碳流失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JD22B002)
作者单位邮编
王根林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150086
段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刘沣漫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王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孙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邱广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李玉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150086
摘要点击次数: 359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为了探索一种适于坡耕地的基于种养结合的耕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基因芯片研究方法,探究了秸秆覆盖休耕技术(包括隔年秸秆覆盖休耕+旋耕(RF)、2年旋耕+1年秸秆覆盖休耕(RRF))与常规耕作(CRT、秸秆移除后旋耕)对土壤C、N、P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的投入激发了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料的降解潜力,无论是RF,还是RRF处理,参与土壤C循环的降解功能基因(mct, acsE, xylA和rbcL)丰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秸秆不还田的CRT处理显著增加了参与C同化基因(ascA)的丰度;CRT处理参与N循环基因的丰度降低,而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中N从NH4+-N向NO3--N的转化,gdh基因丰度增加;秸秆覆盖还田后土壤活性P的积累增强,碱性P酸酶基因phoD与AP和phnk基因丰度显著正相关。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C、N、P周转,提高了外源有机C的转化和土壤SOC的积累。短期内秸秆当季覆盖休耕与上季覆盖休耕处理间变化不大,研究为今后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防控土壤侵蚀提供了科学依据。
英文摘要: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养分转化相关基因对秸秆还田的响应规律
HTML   View Fulltext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